2020-04-08 语文总结

同学们,关于今天的语文课,霍老师开始敲黑板,讲重点了!快拿出小本本,睁大小眼睛,记一记吧!

4月8日语文课

第四单元复习课(第二课时)

    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一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分别是《静夜思》《夜色》《彩虹》《端午粽》。《静夜思》是一首古诗,语言浅显易懂;儿童诗《夜色》和散文《彩虹》想象奇特,用孩子的视角、童趣化的语言进行表达;《端午粽》是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通过讲述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的传统文化。

    读好长句子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这节语文课对本单元的后两课进行了复习。



关于识字:(即火车道生字)

    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虹、座、浇、提、洒、挑、兴、镜、拿、照、千、裙。

1、读好平舌音和翘舌音。

    平舌音:粽、总、座、洒。

    翘舌音:知、照。

2、读好前鼻音和后鼻音。

    前鼻音:端、间、分、念、千、裙。

    后鼻音:粽、总、虹、兴、镜。

3、复习三个偏旁。

    立字旁→端。同偏旁的字有:站、竭等。

    米字旁→粽。同偏旁的字有:粉、粮等。

    衣字旁→裙。同偏旁的字有:裙、被、袍、裤等。(多与衣服有关)

4、根据词语的意思,做一做动作。

    浇(浇花)    洒(洒水)    提(提笔)    挑(挑水)    拿(拿书)

5、联系生活识字。

    豆(绿豆)    肉(牛肉)    照(拍照)    镜(眼镜)

6、熟字加偏旁识字。

    门+日→间    (房间)

    扌+居→据    (据说)

    虫+工→虹    (彩虹)

7、熟字组词识字。

    那    (那边)(那里)

    到    (到家)(到达)

    高    (高兴)(高山)

    成    (成就)(成长)

8、同音字区分。

    座zuò    (座位)(一座山)

    坐zuò    (坐下)(请坐)



关于写字:(即田字格生字)

    午、节、叶、米、真、分、豆、那、着、到、高、兴、千、成。

观察“点”的写法:

1、“成”字,第一笔横略短,第三笔横折钩位于左下格靠近交叉点,第四笔斜钩在竖中线的左边起笔,往右下格延伸,比左边的撇略长,最后一点在横的斜上方,不能高于斜钩。最后一笔写点,点在右上格。

2、“高”字,两个“口”要写得扁一点,横折钩在横中线。第一笔写点,点在上半格的竖中线上。

3、“米”字,左右对称,先写点、撇,再写“木”,横竖分别在横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第一笔写点,点在左上格。

4、“兴”字,共有3个点,分布要均匀,第一笔点在左上格靠近横中线,第二笔点在竖中线上,比第一笔短小,第三笔撇略长在横中线上收笔,一横位于横中线,一撇,一点,分布于下半格的左右两侧,舒展平稳。最后一笔点略长,收笔与上一笔撇在一条水平线上。


关于课文

《端午粽》

描写粽子的样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描写粽子的味道: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描写粽子的花样: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棕,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

介绍粽子的由来:长大后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1、词语仿写。

(1)例: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蓝蓝的、黑黑的、黄黄的。

(2)例:又黏又甜。

    又大又红、又香又甜。

(3)例:美滋滋。

    白花花、胖乎乎、热乎乎。


《彩虹》

1、读好长句子和疑问句。

    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2、(    )来(    )去,词语拓展。

    荡来荡去、飘来飘去、游来游去、跑来跑去。

(1)我坐在秋千上(荡来荡去)。

(2)白云在天空中(飘来飘去)。

(3)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4)同学们在操场上(跑来跑去)。

我还能写,(跳来跳去)、(飞来飞去)、(走来走去)。

3、从文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关爱家人、想象力丰富)的小女孩。



写在最后:

    同学们,以上就是本节语文课的要点总结,同学们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掌握全了吗?霍老师这里有两张练习题,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尝试写一写哟!

    明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四的内容,同学们可以提前预习新课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