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卷一“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十八日 致父母书 第66页-70页
随书成长:这封信写于正月十八。
第一节写与家中书信物品往来。
第二节是重点,主要写在初八之后,弟弟曾国荃患病及如何医治的情况。以及自己心中感受。
曾国荃所患是时疫之症,大概应该是冬天的一种传染病,再加上肝家有郁,胃家有滞。所以病情比较严重,曾国藩写道,当自己听到弟弟呻吟之声震屋瓦,自己日夜惶惧,可感乎对弟弟一片深情,曾国藩对自己的九弟较其他的兄弟更给予一番殷切之期望,所以责己之情更为切痛。此种兄弟之情当为我们深切体察和学习。
兄弟乃手足,在过去封建大家庭中兄弟几人长大之后一般会分家 ,所以这种手足之情更为难得。
细思我在家身为兄长,读到此处,不禁为其挚情所感,反观自己,对弟弟关怀不够。我与弟弟相差三岁,但童年时并不成长在一起,爸爸妈妈扶养他,而我在姥姥中长大。到六岁以后我和弟弟才在一起生活,故而,总觉得感情有一些隔膜。现在长大了,都各自成家,虽是一奶同胞,虽是经常见面,但总觉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之间当然不会有兄弟失和,妯娌反目之现象,但是我想我可以做的更多和更好,所以我想,当从自己出发,应该主动去关心弟弟及其家人,这种关心应当从内心出发,主动去做些什么。
第一要深切认识到 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这个道理。兄弟不和往往从心存芥蒂开始。曾国藩一家兄弟之间也有不和之时,但曾国藩总以忍让为主,求得和气致祥,如若不合,则乖气致戾,而家中将来必有事实明证。这是兄弟之间最重要的,无论如何力求以和为贵力求和睦,即使有兄弟不睦,也不要让外人得知,宁可自己吃亏。
第二是多关心教育子侄让他们立志。立志是树立一个人生追求,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曾国藩说:“古者英雄行事,必有基业……如居室然,宏大则所宅者广,所庇者众。诚信则置址甚固,结构甚牢。”“慨然思尽涤前日之污,以为更生之人,以为父母之肖子,以为诸弟之先导。”子侄立志了,必定家业兴旺,家族必然有祥和之气。
第三是勤。就是勤于与弟弟及其家人沟通。曾国藩说:“勤如天地之阳气,凡立身、居家、作官、治军,皆赖阳气鼓荡。勤则兴旺,惰则衰退。”“勤可以补救愚拙,不知者将渐知,不能者将渐能。”只要勤于去做,去沟通,必有成效。
四是恒。曾国藩曾经说:“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蓄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我要坚持去做,恒心不改,定能使家中一派祥和。上不愧于父母之心,下不愧于兄弟之情。让自己的家更有一种一团和气,做父母也会更高兴。
最后一小节,写英国侵略者的状况,黄河决口,湖北民变,我感到这实在是一个乱世之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十八日 致父母书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新正初七日男发第一号家信并鹿脯一方,托俞岱青先生交彭山屺转寄,不知到否?去年腊月十九发家信,内共信十馀封,想已到矣。
初七日信系男荃代书。初八早,男兄弟率合寓上下焚香祝寿。下半日荃弟患病,发热畏寒,遍身骨节痛,胁气疼痛。次早,请小珊诊,系时疫症。连日服药,现已大愈。小珊云:“凡南人体素阴虚者,入京多患此症。”从前彭棣楼夫妇皆患此症,罗苏溪、劳辛阶、郑小珊、周华甫亦曾有此病。男庚子年之病,亦是此症。其治法不外滋阴祛邪,二者兼顾。九弟此次之病,又兼肝家有郁、胃家有滞,故病势来得甚陡。自初八至十三,胁气疼痛,呻吟之声震屋瓦。男等日夜惶惧。初九即请吴竹如医治。连日共请四医,总以竹如为主、小珊为辅。十四日胁痛已止,肝火亦平。十五日已能食粥,日减日退,现在微有邪热在胃。小珊云:“再过数日,邪热祛尽,即可服补剂。本月尽当可复体还元。”男自己亥年进京,庚子年自身大病,辛丑年孙儿病,今年九弟病,仰托祖父母、父母福荫,皆保万全。何幸如之!因此思丁酉春祖父之病,男不获在家伏侍,至今尚觉心悸。九弟意欲于病起复体后归家,男不敢复留。待他全好时,当借途费、择良伴,令其南归。大约在三月起行。
英逆去秋在浙滋扰,冬间无甚动作。若今春不来天津,或来而我师全胜,使彼片帆不返,则社稷苍生之福也。黄河决口,去岁动工,用银五百馀万,业已告竣,腊底又复决口。湖北崇阳民变,现在调兵剿办,当易平息。
馀容续禀。
男谨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