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性质和程度?

性质和程度?

图片发自简书App

性质和程度?


案例一:

儿子周末到妈妈工作的地方去玩,儿子没有经过别人允许就动别人的电脑玩游戏。后来被老妈发现,批评了之后才关机。回来后我就过问这件事,希望给他们一些教育。


我就问儿子:瑄瑄,听说你在妈妈公司玩模拟无人机驾驶很开心是吗?

儿子回答:是呀,很开心,太好玩了。

我:嗯,太好了,的确是,无人机挺好玩的,我都想玩。

接着我话锋一转:“我还听说,你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玩别人的电脑,有没有这回事?”


这里,请大家注意,我这里用了听说,而不是直接说事实,因为我得到的信息是从我太太口里得到的,我需要核实。另外,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之前的那个问句“听说你们模拟无人机挺好玩的是吗?”是不是铺垫性的问句呀?先提他开心的事情,让他内心打开,不至于直接提问题令他反感。便于我引入下一个问题,也就是“我还听说,你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玩别人的电脑”,这是一个技术性的设计。


儿子听我这么问,有点儿心虚,这样回答:“我才玩了两局不到。”我们能够听的出来孩子有些逃避问题,试图找借口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我不太喜欢孩子逃避问题,我完全可以说,你玩一局也是玩呀,找什么借口!可是关系破坏,教育就达不到目的了,亲和力很重要。我是这样问的:“好像你的回答不是我问的问题,对吗?”他沉默了,我知道他已经知道我对刚才他这样面对问题的态度不满意。这个时候的沉默是思考时间,我没有直接问,而是用了一个隐喻的问句:“你觉得一个诈骗犯骗别人一万和骗别人一百万性质是不是一样的呢,也就是都属于诈骗?”

儿子:是的,都属于诈骗。

我:是的,诈骗一百万的程度和后果上当然比一万的要重,判罚也会重。不过,他们的性质都属于诈骗,都要判刑。刚才我那个问题是问性质还是问程度?

(这里,前半句是回应和总结,目的是带出下半句)

儿子:性质。

我:那你刚才回答我的是程度,你一直强调自己才玩了一点点,是不是你内心觉得才玩两局不到,性质没那么严重?

儿子:是的。

我:我问你的是玩了没有,这是性质问题。你跟我强调的是玩的很少,在我看来你并没有正视问题,或者我可以理解为你在逃避责任,你觉得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前面所做的解释和铺垫只是为了带出接下的问句,这个问句是逐渐深入的引导孩子朝着自己期待的方向来发问的。我们所做的铺垫,先跟后带和隐喻,也是确保我们问出的问题孩子的回答一定是朝着我们想要的结果回答的,也就是我们的发问就像漏斗一样的逐渐收紧的。


这里,中间的铺垫至关重要,比如“在我看来你并没有正视问题”,这里我用了在我看来,我是表达我个人的感受,并没有给他定性,他是有权利表达不同观点的。后面一句话“或者我可以理解为你在逃避责任”,已经很温柔的在进攻了,点到了核心“逃避责任”,不过语音语调方面没有任何让人不舒服的。后面一句“你觉得呢?”其实答案我们已经可以预见,这里征求意见只是给他尊重,让他有好的感受。


果不其然,孩子说,是的,有点儿。(也就是有点儿逃避责任)

接着我继续用刚才那个隐喻来发问:“你觉得那两个诈骗犯主动承认错误处罚重呢,还是拒不承认找借口处罚重呢?”

儿子:主动承认错误。

我:那你以后会怎样做呢?

儿子:主动承认错误不找借口。

我:非常棒,我理解你想为自己争取一些从轻处罚的证据。可是这样给人的感觉是找借口是吗?

儿子:是的。

(这里,我把孩子的动机说出来了,属于先跟后带的跟,接着我带他,这样给人的感觉是在找借口,他就比较容易认同和接受。虽然是我的总结,结尾我还是会用一个问句,是吗?让孩子觉得被尊重,不是强塞给他的,而是他在问的过程中思考得到的)


我:我想你明白了我所说的性质是有没有做,程度是做了多少。你觉得我们没有经过别人允许随意打开别人的电脑玩游戏是合适的吗?

儿子:不合适。

我:是的,非常不合适。如果你想用别人的东西要怎么做呢?

儿子:先去问问别人可不可以。

我:好,今天对于我们是个教训,我相信你以后一定会吸取教训,按照你说的做是吗?

儿子:爸爸,我会的。



瑄瑄吃药的教练式语言

儿子睡觉时喜欢踢被子所以感冒了。嘱咐他多喝水少吃辛辣,按时吃药,结果是多次不听。如何办?趁着刚去药店买完药,我觉得有必要跟他谈一谈了。


我:瑄瑄,感冒了是不是很难受?

儿子:是的。边说边点点头。

我:是的,看你咳嗽那么厉害我也心疼。你觉得感冒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儿子:可能是吹空调吹的。

我:嗯嗯,我也觉得有可能。如果睡觉时把被子盖好会不会不容易感冒呀?

儿子:是的。

我:好的,我相信你以后不会踢被子了。瑄瑄,那你觉得一个人生病了怎样才会好起来?

儿子:按时吃药。

我:还有吗?

他努力在想,可是很久没有想起来。

我提示他:刚才我们去药店,医生怎么说的还记得吗?

儿子:多喝水,不要吃甜的和辛辣的。

我:非常好,记性不错哦。那你觉得这几方面我们做得如何?如果用100分来打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儿子:85分吧。

我当时很惊讶,这小子打这么高的分,看来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啊。可是我没有起情绪和指责他,而是跟着他的节奏走,再伺机把他带出来。

我就问他:好的,85分,你可以告诉我你做到了哪些得到的这些分数?

儿子:吃药,喝水。

我:是的,的确你做了这些。不过我们来回忆下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是不是很多时候是想起来了就吃一顿,想不起来就没吃了?

儿子:是的。

我:你也喝水了,这个量平时是没问题的。可是生病时我们的身体是不是需要更多的水来把体内病毒排出去啊?你觉得我们喝的水够吗?

儿子:不够。

我:我相信你意识到了会调整的。我听妈妈说上次带你出去参加公司的聚餐时,你吃了很多辣的,妈妈已经提醒了你,你感冒了不能吃辣的,不过我们好像没有忍住是吗?

儿子:有点儿。(不好意思)

我:是的,我理解你,面对美食诱惑时有时候我们会忍不住。不过忍不住的后果会不会加重感冒呀?比如那次吃饭回来你的感冒是不是加重了?


儿子:点点头。

我:如果再让你对刚才的分数重新打个分数,你会打多少分?

儿子:50分。

我:爸爸很开心看到你意识到这些,并重新调整了分数。50分是不及格的对吗?50分的负责对于感冒来说你觉得够不够呢?

儿子:不够。

我:不够的话,我们以后怎样来调整呢?

儿子:按时吃药,每一顿都要吃。多喝水,让身体排毒。忍住不吃那些不能吃的食物。

我:那你只是说说还是要去做到呢?

儿子:当然是做到。

我: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那你现在就要做到还是等以后才去做到?

儿子:我刚说完,他就兴奋的跑去喝水吃药了。


不是做了就拿到分的。


界限感婚姻个案(有没有可能恰恰是因为我们对他太好了,所以他才不珍惜,才导致了今天的情况?……沟通三要素,问中带着爱,带着感受与同理。

位置感知。如果你在学校犯了小错,老师知道了却没有惩罚你,你会不会珍惜?


心理学表明:

(讲道理)作为问句中的承接。这时候植入是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比单纯讲道理有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