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一

喝茶,于我而言,也是一个不是习惯的习惯。说是习惯,但又不是每天必需。说不是习惯,但除了茶之外,其他的我又都不习惯。比如咖啡,一直都不怎么习惯那口味,无论是苦的,还是加糖的,或许是天生的平民秉性中就缺乏那种高贵的小资情调?

老家在河南信阳,一直以来都是产茶重地,信阳毛尖也是跻身十大名茶之列,因之信阳在官方宣传当中,还自称作“茶都“。老家的茶虽然并不都是顶级毛尖,但都一无例外的是绿茶,于是自小而起,绿茶也自然是最习惯和最喜欢的茶了。

虽然地处茶乡,但我家并没有一块茶园。只老家的房前屋后和菜园子边上,零零散散地种着数株茶树。父母也喜喝茶,常年不断,因之这几株茶树自然是用来自给。每到春天,尤其清明节前,待茶树冒芽一两天,父母赶紧进行采摘。春天的茶长的快,采的慢了,茶叶就很快长大了,就不适合采摘制作了。采回家后,趁着新鲜,当即炒制,父母的炒茶技术也是自己摸索的。不像种茶制茶大户,家里配有专门的炒茶锅灶和工作间,自家炒茶则没有这么多花哨,用平时做饭的锅灶就可以了。炒茶前,必须要洗干净铁锅,不能留有一星半点的油迹。炒茶的火候很重要,火不能太小,太小则无力,不足以把茶叶炒熟,也炒不出香气;火又不能太大,太大则易炒糊炒焦。炒的过程中,要不停翻炒,同时还要进行揉搓。最后,小火烘干,收集保存。毛尖在保存时要防潮防跑气,古人储茶常用罐子里三层外三层的进行密封,现在最好的方法是密封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层,如此能保鲜很长时间。

好的毛尖茶基本都要在清明之前采摘,是谓明前茶,龙井茶也有此说。明前采摘的茶叶,因其刚出芽不久,新鲜柔嫩,体形较小,形似雀舌。相较家种茶叶来说,野茶的口味更好。以往,老家的深山里常有人深入其中探寻野茶。野茶树通常生于深山幽岭之中,不易发现,故身价也高。如今,青壮年基本外出,留守老家的都是老人和妇女儿童,为体力和胆量所限,加之山上的杂树长久不经砍伐,野茶更是没人去采了。

一杯新出的毛尖,开水注下,茶叶顺水流翻腾浮沉,如少女起舞翩跹,最后根根竖立,叶片也逐渐展开,清香也随之四溢。

上大学那几年,常常在回民的帐篷里喝西北的砖茶。记得他们常用一只大铁壶,放入茶叶和少量的盐,置在火炉上。因为和绿茶味道相差太大,一开始十分不习惯,喝了几次之后,倒感觉味道还不错。这种砖茶或许和回民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常吃牛羊肉,而砖茶则有消腻化积的功效,可谓是绝配。

到了杭州,喝到了龙井(当然是非正宗的)和安吉白茶,这两者都是绿茶,味道都是不错。如同国酒茅台一样,正宗的茅台酒只产于茅台镇一小块地方。严格来讲,正宗的龙井也仅限于西湖群山龙井村的那几片茶地,平常人又怎能一饱口福?近些年,杭州的空气质量是越发的不行了,雾霾整日笼罩大地,不分季节。纵使龙井茶地在群山之中,但终究在杭州城市以内,“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污染自然不可避免,说是天然无污染,那纯粹是自欺欺人。但龙井茶的名气已然响彻天下,这点污染恐怕喝茶人也不再在乎了。

和云南结缘后,也逐渐喜欢上了普洱。生普有生普的清甘,熟普有熟普的醇厚。家里添了一副茶具后,我们常在晚饭后泡上一壶普洱,一家人静坐喝茶。在我们的影响下,四岁半的女儿也能喝上几小盏了。每每在饭后就嚷着要喝茶,这应该是好事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是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中国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9,213评论 0 7
  • 造府普洱|中国名茶品评 (绿茶篇) 名优绿茶 ​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茶素有“天堂瑰宝”之称,以其优良的品质闻名于世...
    造府秋香阅读 1,300评论 0 4
  • 近来,又是江南采茶季,得利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加上我也算是一个伪茶迷,很多的朋友找我问茶叶,不过茶叶解释起来很麻烦,...
    格格乌阅读 994评论 13 13
  • 作为一个资深的“敏感内向的人”,昨天有缘听到陈海贤老师的知乎Live:《敏感和内向者的幸福课》,很受触动,结合自己...
    allennan阅读 870评论 1 2
  • 我不是很擅长写文章,可能是因为自己脑洞太大,往往还未把一件事述说清楚,又想到另一件事去了。这里,我就想说说自...
    小木木三果子阅读 193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