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班,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零食、看剧、洗澡,然后睡一个美美的懒觉是不是?
如果这时候你的同事给你打电话要求你加班,还是无偿的那种,你到底是严词拒绝还是应该应承下来?
虽然我现在已经不能算是刚刚踏入职场,但依然还是会为这种情况产生纠结。原因无他,找不准自己的定位。
刚刚下班,同事就一个夺命call打过来,问我明天有没有时间,能不能帮他出三份报告,报告内容很简单,时间周期也不算短,按我的速度完全可以,我当时没有立即答应他,因为工作这种事情,除非是直接领导指派,其他人的“帮忙”都需要带有一定补偿或者是奖励机制(大家上班都是为了挣钱,谁都不是来做公益的)。因为没有当即答应,同事也有一点打太极,只字不提报酬事宜。
过了二十分钟,这位同事又给我打过来电话,问我可不可以先出一份报告给客户看看。“看看”这个词用的很巧妙,如果我还是刚刚踏入社会的那个小菜鸟,可能就会被这种词直接唬过去了,千万不要小看了中国汉字的每一层意思,叠词用起来有时候加重语气,有时候则是轻描淡写。最起码在这个语境里面“看看”的意思是:你先进行免费的试写,如果好的话,可能会接着用你写。
很多人听到这儿应该能发现其中的陷阱,对,免费体验,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每一份文字内容都是心血,不能说每一份都有价值,但是最起码,可以在基础的劳动上换取一定的报酬,尤其是这种额外附加的工作。千万不要因为,“如果觉得好,我再付你钱”,这种带有审判你工作价值的话,来逞一时之能,一定要让同事或者客户去进行认可。
文字不是超市里面的散装事物,可以试吃,觉得好吃再进行付款。
文字更不是一份数学答卷,对错都有正确答案。
当你的同事对你说出这种话的时候,千万不要自我怀疑,是不是我应该去证明我自己,不用,完全不需要这样,你这时候只需要知道你的劳动价值完全没有得到体现,就足够了。
马克思说过,“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既然你付出了时间,那么创造的价值,应该由你自己来定价。
“同事之间最忌讳欠人情”
人情债是根本还不完的一种债,无法用任何价值来衡量,一旦开始就是一种微妙的平衡,一方一旦有所懈怠,天平倾斜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社交灾难。不过通过我自身实践来证明,大部分的人情债都是你自己来感受冷暖,而对方一概不知,并且会伴随“得寸进尺”“蹬鼻子上脸”这种行为举止。
如果同事之间想以人情来抵消你所创造的劳动价值,请直接说:“NO!”
“同事交往,模棱两可要不得”
在帮忙干活之前,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如果真的是觉得这个人,我喜欢,我想帮他,那就没问题,随自己心情来,只要不耽误自己的工作,压榨自己的休息时间,谁也不能指责什么。但是如果你想获得一定的报酬,这种事情一定要定君子协议,做到双方心中有数。
正确的认知自己以及自己的劳动价值,这一点非常重要。
可能我们刚入职场,对一些年长年老的同事安排下来的工作,不太好意思拒绝,甚至觉得自己是不是没有价值,能免费帮忙已经是非常荣幸的一件事情,一旦开始这种念头,后续所有的麻烦将会接踵而至。
第一次免费,第二次免费,第三次你还好意思收钱吗?
我们每个人都有从小萌新到职场老人的一个变化过程,如果在小萌新的时候过度的降低自己的价值,只会削减以后在领导、老板面前的个人价值。
有个读者之前发来邮件问我,“玄姐,我们公司有一个同事总是要给我安排工作,即使我拒绝了,他依然下次还是来找我,导致我总是莫名其妙的帮他干了很多活儿,这种有什么办法解决吗?”我和这个读者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她就存在我一开始提到的问题,对自己定位不准确,刚入公司也不知道稀里糊涂的帮了这个人很多忙,导致自己的工作即使和他不再产生交集,他还是会惯性的来找她来帮忙。
对此我给出的两个建议:
1. 明确提出,这种事情不在自己工作范围内,自己已经挺忙了,额外的工作实在是分身乏术;
2. 提出收费,如果按自己劳动时间来进行收费,超过一个小时公司都给算加班费,为什么超过一个小时的帮忙就只是免费帮忙?
职场里面想免费或者低价压榨你的劳动力的人比比皆是,甚至可能就是同事之间的层层剥削,除了资本家想吸人血,身边的每个同事都在虎视眈眈的想损你利他。
上班是为了或是为了生存、或是为了体现自我价值,但是没有一种是为了给同事服务。
可能我们在职场里面根本远离不了这种同事,因为他们太常见了,常见到就像是蟑螂一样,即使打死了一只,也永远有很多在潜伏。
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准自己的定位;提高自己的价值。
当然如果您是犬儒主义,我也十分尊敬,并且告诉您,这篇文章并不一定适合您看。
顾七玄,爱文字,爱工作,想和大家一起成长的职业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