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判断知识价值的标准: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和可证伪性
关于这一点,3个月前才开始意识到的,在脑子里面装下太多的信息,会变得冗余,就如一间装满杂物的屋子,满满当当,但有效利用的物品不多
之前主要集中在经验主义上,除了教科书和一些专业书籍
其他的几乎都可以划为经验性知识
与经验伴随的是实用主义
经验即实用
这里,隐藏着我的另一个缺陷:极差的实践能力
以前读书,读呆了一些
于是
到了大学,才开始接触社会
进了社会
才知道职场
进了职场
才知道人际关系
到了今天,才慢慢了解了一点人性
关于人情世故等,一直都滞后于同龄人
于是,别人看起来要么“单纯”要么笨
这就是实用主义这个角度的缺陷
昨天,和人打桌球,再次感受了我实践能力差
打的好杆的非常棒,但极少,不会利用这个经验
其他时候,一直处于新手状态,无寸进
这一模式,被我用在很多事上
在双手(实践)的训练上缺乏
可证伪性,这一点过往仅凭借理性或者逻辑去指导
现在看来,这是远远不足的
脑子里的知识信息,大部分都不可证伪(原始脑)
这里,需要把脑子慢慢变为现代脑
作者给出的建议:
[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它能不能提升你的技能?
能不能和你现在的知识体系发生交集?
能不能满足你对这个世界的好奇?
]
但这三个问题都局限在了实用和经验上
你觉得呢?
我们来看看另一个古人的看法
什么是有用的知识?
我们先来看一组词:
博雅教育
通识教育
全才
专才
T型人才
精熟学习法
知识地图
金字塔原理/结构化思考
知识树/系统性知识
这上面有流派,有方法,有一些演变
但都没脱离很早以前的共识
“
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且包含比较价值的知识
”
一个切入点:需求,也就是用,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复杂问题的知识
如果你也赞同这一点:
“
人生的核心就是要过上善的、好的生活
”
那么,请继续往下看
“
让自己的行为合乎道德,练就良好的身体,培养自己的心智,处理好自己的工作职责,抚养教育好儿女,成为好公民,并且利用自然界的资源增进人类的福祉等等。
”
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课题
社会,职场,家庭,个人成长等
那么,再具体一点是什么呢?
一是直接用于自我保全的知识,这是最重要的,包括所有用于谋生的技能以及为人处世之道;
也就之前我也提到过的生存问题
一技之长立身
这一点要求我们专注于擅长,由此切入,创下整个人生的版图
人际关系和谐(社会是人际关系的总和)
所有基础的知识中,科学知识又是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
我们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过去和现在的“科学知识”基础上
二是间接用于自我保全的知识,这里面包括了所有为了自己更好地发展而掌握的知识。
市面上流行的各类个人成长/商业/管理/历史等等都可以划为这一类
给人生版图,增加内容和质量
三是为人父母的知识,家庭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单元”
因此,为人父母这一点重要,齐家,家庭关系是一切人际关系的源,工作,社会,个人,都和家庭血肉相连
这一点以往是被我忽略的,现在已经越来越好了
当然,为人父母的另一面是为人子女
四是作为社会公民的知识
社会上要遵循的道德,法律,规矩,要尽的责任,义务,现代人的基础素质
最后是在社会生活中提供和享受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知识。
人离不开娱乐和活动
娱乐/活动是人际关系的重要场景
所以,从前面看,又能把这些知识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框架或者说人生知识拼图
第一点到第五点
是自下而上的:如果基础的知识没有掌握,基本的事情没有做好,锦上添花的技能和知识对于个人就没有多大价值。
以上是斯宾塞的思想和经验,那么,对你来说,什么是有用的知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