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激发了我对军事题材电影的极大兴趣,最近又断断续续在腾讯视频、爱奇艺看了《危机13小时》、《美国狙击手》、《太阳之泪》、《黑鹰坠落》。
其中,我对风格最为特别的《美国狙击手》印象深刻,电影根据美国著名狙击手克里斯·凯尔自传《美国狙击手》改编。这位传奇的狙击手曾四次被派往伊拉克,官方记录射杀160名敌人,据他自己记录实际射杀250名敌人。
影片没有大爆炸场面,将大部分镜头都给了主角凯尔:面对充当人肉炸弹的小孩,他内心煎熬;追捕敌人头目,他冲锋陷阵;被军队誉为“传奇”,他平淡冷漠;回到国内无法融入家庭,他频临崩溃;退役后帮助老兵,他温暖热情。最后被不幸枪杀,镜头终于切换到别人,那是全城百姓自发为他送行……
平铺直叙中的哀而不伤
《我是歌手》舞台上那些飙高音的歌手当然是好歌手,但其他就不是好歌手了吗?当然不对。《美国狙击手》就是一位安静的好歌手,看似“平铺直叙”,却同样饱含激情与反思,更可贵的是拥有一般军事题材影片少见的冷峻与理性。
《美国狙击手》的文艺成分体现在平静的镜头、克制的情绪,它没有大场面带来的那种畅快淋漓,更像阅读一封远处寄来的亲笔信,读后最后你发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熟悉的凯尔离开妻子,和往常那样出门去帮助老兵,而那也是你和他的最后一次相见。恍然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只是观众,原来这只是一场电影。
“平铺直叙”不是贬义词,关键要分辨是水平有限,还是刻意为之;是记流水账,还是在塑造角色。从战场回到国内,凯尔一度陷入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创伤后的精神紧张),无法直面家庭和婚姻。然而面对心理医生“是否后悔杀人”的提问,凯尔异常冷静地说,“我杀1个人是为了保护更多人,我做的是正确的决定。我难受的不是杀人,是没有救更多的人。”影片没有过多渲染情绪,而是注重跟踪凯尔的心理变化。看似主观,其实更为客观的反映了战争对人的改变。
制造戏剧冲突有两大技巧,一是让观众知道危险在何处,而主角却不知道,由于观众无法把信息传递给主角,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观众紧张;二是观众和主角面临同样的处境,但危险在不断升级,未知的危险给观众带来紧张。本片用的是第二种技巧。
影片最大亮点就是通过4次派遣,凯尔一步步接近敌方狙击手和敌方头目,一幕幕目睹战友阵亡,婚姻危机也在不断加剧。特别是恐怖分子暴行的升级,不但为观众提供了观影快感,也为凯尔的行动提供了“正义要素”。前者从生理上为观影者注入体验,后者从心理上使观影者成为体验的“合谋”,通过“正义的引诱”最终打造了一部成功的影片。
在观看《美国狙击手》时,我有几次情绪就要接近阈值了,导演偏偏要缓和一下;接着情绪再次接近阈值,导演又缓和一下。也许这就所谓的“哀而不伤”。情感节制,忧愁而不悲伤,也是这部电影的有意而为之。
战争有否正义可言?
在另外一部军事题材电影《太阳之泪》中,战争的“正义”遭到调侃。西非向来是军火交易商的热门之地,而正是美国等西方国家默认私人军火销往西非。当海豹突击队前往尼日利亚救援美国人时,却要和持有美国武器的反叛军交火。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战争无“绝对正义”可言。
《美国狙击手》就聪明许多。战争虽然无“绝对正义”,但还是有“相对正义”,这种“相对正义”就来自对“交火条件”的遵守:原则上,只有在自身或人质生命受到威胁时才能触发杀敌行为。在影片中,凯尔为了保护战友射杀敌人当然也维护了正义。
有何启发?
大部分人走进影院只是期待2小时的欢乐与共鸣,属于“一次性消费”。但这不妨碍我们通过一部军事题材影片对这个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因为真实故事更会促使人们反思。
另一方面,大多人数离开电影院后很快就会忘记战争,继续对游乐场的笑声、家里的晚餐习以为常,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这就再次提醒我们:观影带来的欢乐是相对短暂和肤浅的,一个人需要持续关注自身与外界的联系,才能在和平国家真正享受和平、珍惜和平。
上述便是我从《美国狙击手》中获得的感悟,欢迎批评指正。
番外: 布莱德利·库珀的性感
饰演凯尔的演员叫布莱德利·库珀,1975年出生在意大利家庭。
从年龄看,库珀在34岁的时候才咸鱼翻身,职业生涯转折点为2009年的喜剧《宿醉》;2011年库珀出演《永无止境》,并在当年被《人物》杂志评为年度最性感男士;2012年他在《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中和大表姐饰演银幕情侣;2013-2015三年获得奥斯卡提名;2015年《美国狙击手》在美国上映。此外,他还在《银河护卫队》中为逗逼的浣熊配音。
在《美国狙击手》中库珀的表演自然又深刻,狙击枪是“冰冷的”,库珀饰演的狙击手却是“温暖的”。甚至库珀就和凯尔本人有几分神似,可见库珀为这个角色的投入。总之,不论是未婚前的牛仔、初婚的新郎、传奇狙击手、退役军人,库珀的演出都极具男子气概。
“尽情爱我的外表,但请务必看到我的才华。”俏皮又自信,这就是库珀的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