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陌生人的评论影响,是很糟糕的感觉。
作为自媒体创作者,创作的初衷都是因为自己被一些事情或情感打动,所以想和其他人一起分享,才把自己的感受变成文字、图片、视频展现出来。
为什么有人将作品比作自己的孩子?
因为我们在创作这些内容的时候投入了情感,在自己的水平维度中,认为它是值得骄傲的事情,我们把它展现出来,其目的是为了得到读者、观众的认同。
这是文艺作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共享情感,得到认可。
从作品的认可,到作者的认可。
我们都是凡人,都有着被认同的渴望和激情。
说通俗一点,谁不爱听表扬?
当我们把自己情感分享出去,观众和读者浪费了几分钟的时间观看之后,如果被打动了,自然会点赞叫好,这也是我们希望得到的结果。
但是我们有时候错估了自己作品的水平,错估了网络受众的水平。网络的匿名化,没有追责一说,所以读者如果没有得到触动,觉得浪费了时间,就会肆无忌惮地批评,甚至抒发平日在现实中的挫败感,一股脑地将所有负能量倾泻给浪费他几分钟时间的作者。
自媒体作者经常要承受莫名其妙的谩骂、侮辱——可能只是刚刚他喝茶烫了嘴巴。
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人也许就是个完全的老好人,网络释放了他们心中戾气,他们高谈阔论,挥斥方遒,无论在何种争端中都要占尽优势。
他占了优势,自然就有人要承受劣势。网络的开放性让这些心理被几何级别放大,大到很多刚刚入门创作的新手无法承受。
杜绝陌生人的评论影响,是所有网络创作者都遇到过,也必须挺过去的一道门槛。
而你会发现,这种网络上的争吵实际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打架是一样的性质——不论输赢,认真的人总是输家。
他们就是个混不吝的性格,你跟他吵,吵输了一肚子气,还浪费了时间;吵赢了,感觉很爽快,可就像上床一样,抖了两下之后,就是无尽的悔意——浪费了多少原本可以岁月静好、诗词歌赋的时间啊。
所以当你发现一个写文章的人很少在评论区回复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网络人成熟了。
记得《破坏王2》里面的拉尔夫吗?他在网络上火了之后,平台的大姐大告诉了他一个原则——那就是永远不要去看评论区。
当然,这样也是不对的,读者、观众的正确质疑、健康反馈还是值得重视的。拉尔夫虽然看到了超大量的负面情绪,但是他很快就释然了——这是他的个人性格决定的,生活中我们最终也会释然,但是不去难过,避免释然,岂不是更好的开心?
虽然大姐头的建议有些极端,但是也说明一点,网络上确实存在很多不知所谓的观点发表者,不过这正是网络的开放性和个体的自由。
说不说你,永远在他。
听不听他,可是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