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说为执着所困,这困着我们的究竟是什么?
辞典对执着的解释是: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追求不舍。在英文里通常翻译成,clinging,或者obsessment。听起来很容易理解, holding to things and being unable to let go。 及至认真辨析,却说不了更清楚。它是一种情绪?一种欲望?一种感受?或许每个人的执着都不同。而“放下”,却又如何放得下呢?
有一个关于儒家名士二程的传说。有人请二程赴家宴,席间请歌妓陪酒,不免有嬉闹之举。程颐心中很不高兴,就起身离席,告辞而去。程颢却一直安坐于席,与主人尽欢而回。第二天,程颐到程颢的书房中,谈起昨日之事非常气恼。程颢说:“昨日宴会中有歌妓伴酒,我心中却没有歌妓的影子,今天我书房中并无歌妓,而你心中却老想着歌妓的形象。” 这里,大名士程颐执着的是外在的道。
丹霞天然禅师来到慧林寺,正值冬天,天气大寒。于是便搬殿里的佛像来烧。住持一看就骂道:“这是佛祖,你怎么敢烧呢?” 丹霞不慌不忙地用杖子拨火,说:“我在烧取舍利子。” 住持没好气地说:“木头哪有什么舍利?”丹霞却说:“既然没有舍利,那就再弄他两尊来烧!” 瞬间,住持的眉毛脱落,丹霞天然禅师继续安然就火而坐。这位住持执着的是外在的相。
至于执着于名,执着于利,则不胜枚举。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然后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对于名利的诱惑,或许王尔德说的最好:“摆脱诱惑的唯一方法是臣服于诱惑。我能抵抗一切,除了诱惑。”
当然很多人也执着于享乐,包括赖床教的信徒和如饕餮的吃货等等。很多人批判现在的大公司,认为他们诱惑我们,让我们消费很多不健康的东西。然而,如亚当•斯密所说:有一个未被人们预料的、也更重要的因素要为这些坏事负责:我们的品味。是我们作为消费者,选择了某些让人安逸或者激动的东西。让世界变坏的主要不是公司,而是我们的欲望。我们总以为自己缺少什么,可以用外在的东西去填满。
还有对感情的执着。像最近著名的蓝瘦香菇,斯人已去,他浸在黑暗的水里慢慢下沉,徒劳的要抓住射入水里的一缕光线。其实这时候,他放不下的是恨,对自己无能的恨。而他的爆红,大概并非人们同情他,而是觉得很可笑。觉得别人的执着可笑,而看不到自己的执着的可笑之处,这大约是我们的通性。
也有一类执着,最让人困惑。地藏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是不是执着?弘一法师修行的律宗,连睡觉的姿势都有要求,这是执着吗?所有的大德都说,在修行的路上要勇猛精进,这不是执着吗?
武志红的书里说:“心的本质是攀缘。我们的内心无时无刻不在忙着与其他事物建立关系。”我们所执着的,就是这种关系吧。没有了关系,就会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像脱了线的氢气球。我们无法忍受漂泊的状态。然而,漂泊即是自由。放下执着,心中就会有更多自由。所谓自由,就是自己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不是被外物所影响所控制。所以,地藏王菩萨的“坚持”,是一种自由意志的选择,这里面没有执着。事实上,自由意志的选择不需要坚持。我经常和人讲长跑的例子,如果不能enjoy每一步,是没办法坚持的。而舒心惬意于每一个moment,怎么会需要坚持呢?坚持,是“僵硬”的意思,不知道前面的路可行不可行,就僵硬地去往前冲,这才是执着。
除了自由意志的选择,我们可以怎么做来放下执着呢?我觉得,不要用力就好。感受自己的身和心,发现用力和紧绷的地方,把力松开。道德经云:“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静之徐生?”身心动荡时如一杯浑浊的水,只要静置若干时间,自然清澈。不用刻意去摆脱什么,放下什么。我们只是观察它,感受它,不judge,放松。
有一首歌,这样唱到:
哦 执著
捆住你绑住我那么久
哦 看破
一颗心渴望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