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12.14大雪九日// 七律·永远不要强行给别人点灯//大雪·冬景·冬意(九)

      题记:无需手执,亮人明灯,各自心光,各照前程。人生路上,多有风雨,独自前行,参悟真情。点亮心灯,自享温暖,莫将光芒,强行照明。尊重他人,自我选择,各自安好,共奔前程。

七律·永远不要强行给别人点灯

莫以明灯加予人,心光各类勿同论。

众生道路千般别,事物模型万种神。

勘破迷津需自悟,参祥言语岂他陈。

尊重差异善之举,世上留存各有因。

            永远不要强行给别人点灯

      前言:有这样一段话———别用言语指点他人人生,人生各有因果,无人能为他人的失败买单,自我经历才是醒悟根源,心怀善意,嘴下留情,但行好事,勿渡他人。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独特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和经历,不去随意指点或评判。

      1、别用言语指点他人人生:每个人的生活路径都是不同的,我们没有权利也没有足够的信息去指导别人的人生。

      2、人生各有因果:每个人的行为和选择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这是个人因果循环的一部分。

      3、无人能为他人的失败买单: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别人无法替代。

      4、自我经历才是醒悟根源:真正的成长和醒悟往往来源于个人的亲身经历和反思。

      5、心怀善意,嘴下留情:我们应该以善意对待他人,避免不必要的言语伤害。

      6、但行好事,勿渡他人: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过多干涉他人,尊重他人的独立性和选择。

      这段话提醒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谦逊和尊重,同时也要学会自省和自我成长。

      《庄子·外篇》里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只海鸟落到了鲁国的郊外,鲁王就把海鸟接到了宗庙里,给它奉上了美酒。

      为了让它高兴,鲁王请人演奏古琴,还让顶级的国宴大师来做美食。

      结果海鸟看得头晕目眩,心情悲伤,一杯酒都不敢喝,一块肉也不敢吃,三天后就死了。

      鲁王看似对海鸟毕恭毕敬,实际上是希望它能听从自己。

      生活中,也不乏有人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来指点你的人生。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情感勒索”。

      佛说:因果不可改,智慧不可赐,真法不可说,无缘不能渡。

      每个人的心头都有自己的一盏灯火,发自己的光就好,无需强行为别人点灯。

01、别用你的嘴,指点别人的人生

      孟子言: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所谓好为人师,就是倚仗着自己的人生阅历,用“过来人”的身份去教育别人。

      曾国藩在京城为官时,喜欢写信教导在家乡读书的弟弟们。

      在信里他以兄长自居,动不动就厉声喝斥,甚至还让弟弟们抄写他的教诲。

      后来,弟弟们实在无法忍受,一起写信到京城,声讨曾国藩总是空口指责,却没有解决问题。

      收到信的曾国藩悔恨不已,才发觉自己的毛病竟然影响到了兄弟间的感情。

      每个人的处境不同,立场不同,强行干涉别人的生活,并不会受人尊重,反倒是一种冒犯。

      所谓的大道理,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没有穿过别人的鞋子,就别轻易为他人指路,有些话,一旦说出口,就无法挽回了。

      曾经有个务农的年轻人,想踏上文学之路。

      就给作家陈忠实寄去了自己的文章,寻求他的建议。

      陈忠实看完后,觉得文章平平无奇,但他依然给年轻人回信“你的文章不错”,还鼓励他坚持下去。

      年轻人自以为受到了鼓舞,就放弃了农耕,全心全意地投入了写作。

      结果一生都过得穷困潦倒,籍籍无名。

      后来陈忠实听说了此事,不禁扼腕长叹,一次指点,就这样毁了别人的一生。

      佛说:不能说,一说即错。

      人生不会有两个相同的剧本,你信手拈来的,他人未必得心应手。

      你一时指点,却无法为他人的失败买单。

      作家金惟纯曾说:“我为凡夫俗子,不敢奢求为人师表,只要戒掉好为人师,便已功德无量。”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在一切现实面前,任何建议、批评、指责,都是无知的表现。

      阅历深厚的人,越会明白自己的渺小,面对未知的世界,越会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偏颇的经验,有时并不能指导别人,允许别人做别人,才是最大的善良。

02、人人自有其路,谁都不是谁的救世主

      孔子曾去劝解作恶多端的盗贼盗跖。

      一见面,孔子就对他说道:“如果你走正道,能封侯,有封地,这也是祖上有光的事。”

      盗跖却愤怒地说道:“别拿功名利禄引诱我,也别用言语来劝解我,仁义、忠诚有用吗?介子推忠于晋文公,晋文公反倒用火攻击他,忠诚的人不少,但结局又如何呢?”

      曾仕强教授曾说:“任何事任何人都有其因果,其他人没有必要去改变。”

      不少人自以为是救世主,生怕别人绕了弯路,走了错路,所以费尽了力气,操碎了心。

      可介入他人的因果,怎知你所指正的道路,不是把他人推向了深渊。

      几年前,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曾以诙谐有趣的授课方式走红网络。

      名声大噪后,戴教授四处做演讲,上节目,频繁地活跃在大众视野。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外界嘈杂的声音。

      有人说,戴教授既然为人师表,就应当认真做学术研究。

      也有人说,戴教授德高望重,要有文人风骨,不该沾染世俗。

      善意也好,恶意也罢,没有人知道戴教授的妻子身患癌症,每月一盒药的费用就高达五万多。

      真正摆在他面前的,就只有这一条路,他不得不去做演讲,来留住妻子的命。

      佛陀曾告诫弟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缘福德,无需他人的插手,一切皆是定数。

      其实,人来到世上,都带着自己的业力而来,该遭受的痛苦要去承受,该享受的幸福要去体味。

      今日一分苦,来日一分甜,命运不同,仅此而已。

      人人走好各自的路,自己修行自己,自己因果自己,就是世间最好的救赎。

03、一个人醒悟的根源,是靠自己

      佛说: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人在世上,没有一句话能真正让人大彻大悟,能点醒一个人的,只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个年轻人常年生活在穷乡僻壤,父母却总希望他到京城里大展宏图。

      年轻人寒窗苦读多年,终于有了到京城参加科考的机会。

      到了京城,他才发觉这里的一切截然不同。

      过去,先生告诉他,只有步入仕途,才能大富大贵。

      可京城里,务农从商的百姓,家业兴盛的也不在少数。

      这时,他开始明白,他人的经验,也不一定都对。

      后来,他如家人所愿金榜题名,但为官没多久,年轻人就发觉自己并不能适应官场的生活。

      他思来想去,觉得功名利禄不过如此,还是教书先生更适合自己。

      于是,他辞去官职,在京城里开立了私塾,整整十年苦心育人,才小有威望。

      那时,恰逢故人来京谋生,他正准备劝对方来自己的私塾做教书先生。

      但突然间,他想到这些年来日夜艰辛,苦不堪言,又低头说道:“还是选择你想做的吧。”

      他人的开导,是方向,也是迷雾,自己的经历,才是最好的答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南墙要撞,能大彻大悟的人,哪个不是粉身碎骨。

      一个人醒悟的根源,就是自己领教。

      正所谓:身不苦,则福禄不厚;心不苦,则智慧不开。

      人世间的浮浮沉沉,就是最好的磨练。

      说教千万次,不及亲历一场,叫醒一个人,不如等他自然醒。

      结语:心理学大师荣格曾说:你不要有试图改变别人的念头,你能做的就是像太阳一样,只管发出你的光和你的热。

      每个人接受太阳的反应不一样,有的人会觉得很温暖,有的人会觉得刺眼,甚至有的人会选择躲避。

      人生在世,终究是一场自我的成全,没有人能做别人的主。

      点好自己的灯,就是在为众生照亮前行的路。

      往后,愿你心怀善意,嘴下留情,但行好事,勿渡他人。

                2024.12.14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