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试过写工作报告的时候挠头抓耳?
是不是经常苦苦思索措辞,好让领导尽快通过提高预算的申请?
是不是觉得下笔时千头万绪,这也想写,那也想写,写出来的成品却逻辑不清,重点不明?
如果你时常苦于以上这些问题,那么试试劳拉·布朗在《完全写作指南:从提笔就怕到什么都能写》里提出的“写作转盘”吧。
劳拉·布朗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的比较文学博士学位,二十五年来专心一致地从事实用写作培训,教学经验丰富。二十五年来,她在企业会议室、学校教室以及网络课堂上指导过无数企业高管和高校学生的写作技巧。她尤其擅长指导非英语母语的商务人士的英语写作技巧,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美国商务写作的习惯。
劳拉·布朗的这本《完全写作指南:从提笔就怕到什么都能写》,涵盖了工作、学习和个人生活三大领域的写作主题,包含了超过200个写作模版,凭借其实用性和题材的广泛性成功登上美国亚马逊写作工具类书籍的畅销书之首。
大部分的写作教程通常都会教学生们遵循一个线性的写作流程,也就是说,一步步地遵循“确定写作目标、了解读者、头脑风暴、组织文章、撰写初稿、修改”的流程,保证能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
然而劳拉·布朗却另辟蹊径,她认为写作的时候,人们可以从任意一个步骤开始(除了修改),只要在写作的过程中把这六个步骤都走一遍就好了,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步骤和流程,而在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经验后,你会找到自己感觉最舒适的方式。
围绕着这一个写作转盘,写作不再是一板一眼、按部就班的过程,而是可以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1. 你的写作目的,真的想清楚了?
例如,写求职信,你认为写作目的是什么?
也许你会回答:“这还不容易?求职信的目的就是让用人企业给我这个职位啊!”
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当今态势下,一个职位可能会有上百甚至上千封求职信。人事经理浏览求职信的时候,最多只有三十秒的时间留给每份简历。如果求职信的目的是在于“让用人企业给我这个职位”,这就真是“放长线钓大鱼”了,线放得太长,却很有可能收不回来!
因此,最好把写作目的调整为:“争取让人事经理给我打个电话。”
写作目的一改变,你的求职信写作策略也就会自然而然地随之调整了。
2. 你的读者,你真的了解他们的心态了吗?
了解读者的态度,能够帮助你调整文章措辞和风格,澄清潜在的误会或信息不够透明之处。
我记得有一次我负责起草一封邮件,主要目的是希望客户能尽快催促几位演讲人提交演讲当天的PPT和文字稿。客户的回复有点避重就轻,只说会尽快提交PPT,对文字稿则闭口不提。
我揣摩了一下客户的心态,觉得她可能首先认为交文字稿是增加了演讲人额外的工作量,其次是认为演讲人对自己的演讲主题已经很熟悉,不需要额外的文字稿。
然而,鉴于演讲含有高度的专业内容,我们还需要安排提前翻译、让同传熟悉内容,为了演讲当天达到最大的交流效果,文字稿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客户对此可能还没有充分的认识。
因此,我特意撰写了一封邮件,陈述了文字稿的重要性,在最后更是强调了有了充分的前期翻译准备,才能达到理想的演讲交流效果,不让语言障碍阻挠客户在中国业内打响名头,从而能够成功建立良好的声誉。
在这封邮件之后,客户的态度顿时变得积极了很多,很快就专门安排了人员来与演讲人跟进,催促他们尽快递交文字稿。
在我的翻译工作中,我经常为客户翻译网站和说明书的内容。我观察到,客户时常踏入一个误区,就是以为终端消费者掌握的资讯足够多,这就会导致网站和说明书的写作无法让读者第一时间就能读懂、读明白。
其中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过多地使用专业名词和缩略词。客户有时候会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名词或缩略词,然而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这些词汇可能需要搜索一下资料才能明白。这对普通用户来说,就不够“用户友好”,很可能因为这几秒钟的思索,用户就决定离开客户的网站了。
因此,设身处地地站在读者的角度,尽可能从他们的角度多问一些问题,可以尽量降低误解、减少疑问,提高沟通效率。
3. 头脑风暴,整理写作思路的利器
如果你问我心目中最大的写作难题是什么,我必然会回答:最大的难题,就是在我面对着一个空白的文档的时候,脑中有千言万语、千头万绪,却缺乏了串起这些思绪的一根线。
劳拉·布朗介绍的“头脑风暴”环节,正可以帮助我整理思绪。
所谓“头脑风暴”,并不一定需要一群精力四射的精英坐在一起激烈辩论。在写作中的“头脑风暴”阶段,相当于初步创作写作大纲,把所有需要写作的内容编排在一起。你只需要你把脑海中想到的所有点子写出来,想到什么就写下什么,不加删减、不予评论。
重点来了。
在头脑风暴阶段,最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脑海里出现不由自主的声音:“这个点子太平淡了,得想点更新颖的东西。”“这个想法笨得可以,哈哈哈。”
这个声音让你不敢写下一些可能十分有价值的点子。
因此,在这个阶段,你需要做的就是1. 关掉脑海里那个喋喋不休的声音;2. 努力想点子,越多越好。
当我在写一篇需要用到不少素材、例子、论据的文章时,在头脑风暴阶段,我会把有可能用到的观点、素材和论据单独写在便利贴上,方便后期进行点子的合并、改进和排序。
有时候,我也会有幕布APP来写下想到的素材,幕布到时可以自动生成思维导图。
4. 利用头脑风暴中得到的点子,开始组织文章大纲
这是最激动人心的一步了——空白的WORD文档,骨架终于开始逐步显现,而你的文章,也像雕塑一样,初步露出了端倪。
5. 写初稿
无论是写作老手还是新手,估计都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卡在下笔的第一句。
举个例子,我这篇文章第一句卡了三个星期。
真的有这么夸张?
毫不夸张。也许是因为完美主义,也许是因为灵感缺失,也许仅仅因为惰性,从劳拉·布朗这本书的内容思维导图完成,至下笔的今天,中间我搁置了三个星期。
这三个星期里,我每天都要想一想究竟要怎么开头,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目光,让他们一口气地把我的文章读完,还要觉得意犹未尽。
结果呢?
好吧,结果就是我还是没有想到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开头。
其实在读这本《完全写作手册》的时候,劳拉·布朗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我:只要写就好了。下笔第一句越蠢越好,反正你也不会第一时间把文章拿出打印、分发给全天下的读者。还有“修改”这一步骤就后面等着你呢。
在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完成比完美重要。”一篇不怎么完美却已经宣之于纸的文章,远比憋在肚子里写不出来的腹稿要来得有价值。
只要写,坚持写,就对了。
6. 修改!修改!修改!
写作转盘里,这一个环节至关重要。
估计所有人都曾经有过写邮件的时候写错日期、漏发附件的经历,点击了“发送”后,才“哎呀”一声:“糟糕!刚刚忘记发附件了。”
能够立刻发现错误并改正,形象成本和时间成本还在可控范围内。但是如果某个重要活动的日期写错了,却几天后才发现,甚至活动前才发现,这逐个打电话澄清和道歉所造成的成本,这可就大了去了。
劳拉·布朗在书中说道:“完美的初稿稀罕得犹如佛罗里达的北极光。”
一般的日常邮件往来,你只需要在发送前,花几分钟的时间通读和修改,通常能够让行文更为流畅,或者让表达更为清晰,更能及时发现笔误,节约二次沟通的时间。
如果是完整的论述文章,则可以参考劳拉·布朗提供的检查清单:
1. 意愿表达够清楚了吗?
2. 要让读者行动起来,我给出的信息足够详细了吗?读者会产生别的疑问吗?
3. 信息够丰富有趣吗?
4. 信息完整吗?有没有漏掉重要的东西?
5. 文章结构有足够的逻辑性吗?
6. 例证有足够的力度吗?
7. 有没有错别字、错误的标点和语法?
修改自己写下的文章,并不总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我自己而言,刚刚写完一篇长文,第一件事就是长吁一口气——终于写完了。
第二件事就是开始欣赏自己的文章,觉得写得真是棒极了。
隔两天再看,会觉得这文章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简直都不好意思发布了。
因此,修改长文可以是一件持续很久的事情,就像风吹过沙子,等风停了,沙子真正尘埃落定,这才是修改宣告结束之时。
写作转盘之所以称为转盘,是因为你可以从任意一个步骤开始写作(除了修改)
一般的写作顺序自然是确定写作目标——了解读者——头脑风暴——组织大纲——写作初稿——修改。
然而如果你有了灵感、佳句、好的例证,也可以直接写初稿。或者先从头脑风暴开始,整理思路和点子。
这个转盘是灵活的。甚至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瓶颈时,我们都可以一次次地回到转盘面前,检查得失。
当我们开始质疑自己:“为什么我在写这篇玩意儿?”“我究竟在写些什么?”这说明我们需要再次回到转盘上的任一步骤,来检查自己是否发生了偏差:
是不是写作目标没有正确设定?
是不是对读者还不够了解?
是不是头脑风暴的点子还不够多?
是不是大纲不够逻辑性?
根据转盘,再次审视自己的写作思路,会有助于写出一篇更流畅、更有说服力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