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货币资金
【释义】
先解释一下货币资金的定义,教科书是这么写的: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状态的经营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现金和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即存放地点和用途均与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同的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和存出投资款等。
货币资金实际上主要就是三项内容,反映了企业期末各种货币状态的资金数额。但在分析金融机构或下属有金融机构的公司时,货币资金还应包含:存放央行的备付金(含超额备付金)、存放同业款项、拆放同业款项等。
货币资金并不代表企业可以随意支取,它分为两类:无受限制货币资金、受限制货币资金。无受限制类货币资金是企业可以随时支配的资金,受限制货币资金往往规定了特定的用途,企业无法随意支配。
【来源】
公司的货币资金一般有如下途径产生:
1、发售股票。含出售股权、发行股票、增发等。
2、举债。往外借钱,或者发行债券。
3、出售资产或者业务部门。
4、政府补助或者社会捐赠。
5、投资。通过投资获利,并取得收益现金。
6、经营中,现金流入持续大于现金支出。
表面上看,企业获取货币资金的途径很多。但通常,只有符合第六种情况的公司,才会具有某种持续性优势。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这涉及到企业获取现金的持续性,前五种往往获取现金是不能够持续的,而主营是可以持续的。
【拓展】
各位查看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时,一般分析合并报表的货币资金数就行了,而分析母公司报表的货币资金数意义则不大。因为合并报表展示了母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合计控制了多少货币资金,至于多少放在母公司,多少放在子公司,无非是一个内部划拨行为而已。
那么,在对比企业期初及期末的货币资金余额时,别只看数据差,还得结合现金流量表来看,如果期末比期初多出的货币资金是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那么可喜可贺。如果是通过投资活动获取的,那么,估计也就没那么兴奋了,心情一般吧。如果是通过筹资活动获取的,那么,我们该思索一下了,怎么企业又借钱啦,借钱来干嘛,那么缺钱吗?
【分析】
另外,对于货币资金的分析,坚持适度原则,资金量过小或者过大都不好。货币资金过小,则可能会出现偿债能力不足;货币资金过大,则可能代表着企业资金运用能力弱,或者可能资金性质有问题。
但是,在实际案例中,往往很多优秀的企业,非常擅长经营,而弱于投资。我有时在想,这是不是应了一句俗话:一心不可二用。这些优秀的企业家,往往总是把最大的精力甚至是全部精力用在企业内部经营上,不断地去开拓市场、创新技术和产品,至于投资嘛,去获得那么一丁点的收益(至少他们是这么认为的),便懒得去做了。大家可以试着翻阅一下自己手上白马股的财报,看是不是很多是这种情况。
只有等到哪天企业摸到自己的天花板,在用尽浑身解术后,也无法突破这个瓶颈,才最后重视起投资来,想着通过投资和并购实现跨行业发展,最后来个成功转型。这样的案例也不算少数。
在实际投资中,投资者分析财报的货币资金时,请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货币资金余额比短期负债小很多。
2、货币资金余额小于去年的三费(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加应付职工薪酬之和。
3、货币资金小于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
4、货币资金充裕,却借了很多有息甚至高息负债。
5、定期存款很多,其他货币资金很多,流动资金却严重缺乏。
6、其他货币资金数额巨大,但没有合理解释。
但凡出现以上情况的,请各位警惕,可能企业在经营中隐藏着巨大问题。第1项代表了企业有短期偿债危机;第2、3项,代表了企业有短期的自身经营现金枯竭的危机;第4、5、6项,则意味着貌似充裕的货币资金,可能存在虚构、冻结,或者已被大股东占用的情况。出现以上情况的企业,一般而言,我是谨慎绕道的。
注:
1、本人非科班出身,研究财务报表纯属于投资爱好。
2、此次的码字,一是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二是希望与各位读者交流,共同进步。
3、希望专业人士前来斧正,直陈对错,在文后留言就行,我听说脸皮厚的人,都不怕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