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起一片落叶,你会探知它的叶脉纹理;走过一段旅程,你会体味它的深韵悠长;读了一本小说,你的思绪会被剧中人物的一颦一笑所牵动;诚然,当你品味过金庸的武侠风韵之后,你也许会有一段别样人生。
年少时,江湖就是他笔下的那把剑,青山白骨、倚天屠龙。历尽恩怨情仇,仍无悔相逢。可是却忘了,金也会朽,人亦凡庸。终究谁也不能,笑傲一世、万古长生。2018年10月30日:一代侠客远去的日子。他选择了另一种归宿––––长眠于地下。他便是凭借着一个人,一支笔就造就了一个“侠客”江湖的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凡有华人居处,即知金庸武侠”。白衣卿相柳永的柳词给人以启迪,金庸的武侠小说圆了不少人的武侠梦。作为零零后的我们,金庸老爷爷的武侠剧充斥着我们的童年!《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神雕侠侣》……数不胜数的经典剧,让我从小便了解了“武侠”这一韵味深长的词语的含义;让我从小便怀揣着武侠梦:希望自己也能成为拥有绝世武功的大女侠;更让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世的学问!
正值青春年少的金庸老爷爷,少年时代的一股冲动,让他老人家没有考虑到一件事情的严重后果。那便是巧用“眼镜蛇”一词来讽刺时任训导主任的沈乃昌。沈乃昌盛怒之下,便将他老人家开除了学籍。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因深惜其才,张校长介绍查良镛去了衢州中学。在那里,即使条件艰苦,但他老人家积极参与文学学派,用自己锋利的笔尖去反抗压迫!提起金庸,必定联想到他的武侠小说,1950年,是金庸武侠小说之门开启的年份。当时,查良镛被调到《大公报》旗下的《新晚报》做副刊编辑。当时的《新晚报》总编辑罗孚注意到比武擂台会颇受关注,便邀请编辑陈文统(署名梁羽生)在报刊上连载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当即引起轰动,自此开启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门。老年的金庸也不甘示弱,2002年,金庸获得大紫荆勋章。洗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也许金庸老爷爷只是暂时性的离开一段时间,或许一个月,半年,甚至更久远。去了桃花岛,与黄药师吹笛;去了冰火岛,与谢逊论刀;去了渤尼岛,与袁承志对掌;去了华山巅,与风清扬论剑;去了百花谷,与周伯通过招;去了…………金庸老爷爷人已不在,已长眠于地下,但金庸精神不会遗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有不少“二代金庸”甚至无数代金庸的出现。
时间是最好的武功,唯快不破,人生无常,所以要不遗余力爱和珍惜,珍惜眼前,让自己在最美的年华,遇见最美的自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