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是有脚的,就是迤逦而来或者粗暴凶猛的雨的步伐,有万丈的高度,很长。“脚长”,在我的家乡话里,一种是指脚的长度,另外一种意思就是说“会赶趟”,你要是在我家刚准备开饭的时候来访,就是“脚长”。
我的记忆里,故乡的空气是透明的,大自然的脸色,如同小孩子那不会掩饰的表情,一眼就能看出来。当然,也有始料未及的。小时候放牛,本来好好的天,突然之间盘地而起的风就能带来一大朵一大朵云彩,在头顶不断堆积。差不多时,雨点就被狂风裹挟着砸在头上脸上,渐渐地加密,直到眼前都白花花一片!山上没处躲雨,身边一片片的松树或是一丛丛的灌木。松树很高,树冠不大,叶子是针状的,无法挡雨;灌木丛更是没用,还没有人高呢。出门之前,老人嘱咐我们要戴上草帽和塑料布,但是真下雨时,草帽很快就里外全湿透了,系在脖子上的塑料布则随风而舞,连起码的心理安慰作用都不曾有。很多时候,虽然是大太阳,但如果会看到遥远天边的乌云就要做准备。有时候一小时,有时候两小时,那片乌云就带着洒向天空的丝状雨带朝自己赶来,无法拒绝,那由无数雨丝组成的“长脚”密密地针织天地,让一切都低下头,匍匐在地。
酷热的时候,我们非常盼望雨脚能来;可是来的时候,我们又怕淋湿。雨大时,我们经常会把身子贴在一起取暖,看细细的小溪流顺着手臂流淌。虽是夏天,但有风有雨还是挺冷的,靠近些好歹有些热量吧!顶着风雨,我们还相互打趣,叽叽喳喳地说着说那的。雨停了,就最怕刮风,而且风越小,刮身上就越冷,要等衣服干透需要好几个小时。所以,有的小伙伴看到快下雨了,就会把衣服全脱下,用塑料布仔细裹好塞在灌木丛里。这样做,好歹雨停后就能马上有干衣服穿。不过那样的话,就得光屁股站在雨里,身上湿不湿也就无所谓了。有时候雨下得长了,就能看到大大小小的洪水,顺着山沟一直顺着沟箐流下去。
打雷时最可怕,不能站在树底下,只能跑到离最矮的沟底躲着。我亲眼看到对面的山头上,一头水牛巨大的身体被雷击后蹦得老高,重重地摔地上而死。雨后看彩虹,对于我们来讲实在是稀松平常。我们曾经很多次跑到彩虹脚下,希望能像孙悟空那样,踏着五彩缤纷的祥云飞翔。可是,彩虹其实就如梦境,远看异彩纷呈,走进之后却了无颜色,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走过了?雨脚过后,就会有“虹脚”光顾,成为村里喜闻乐见的小确幸。小时候,老祖多次警告不可以用手指对着彩虹指指点点的,否则指头就会肿成萝卜那样!指点彩虹这种事,男孩子都是敢干的,我就曾经好多次半夜醒来检查自己的指头还在不在。
秋天的雨脚,稍微有些不一样。大暑之后,地里的玉米一人多高,秧苗已经粗壮地立着,整个田野都是绿油油的,散发着浓烈的芬芳气息。这时,瓢泼大雨逐渐变少,我们挑不下雨的时间去喷洒农药或者除草。这个讲究,如天气不好或下雨,铲除的草不容易死,喷洒的农药也会被稀释。打药时最怕刮风,对着一人多高的玉米花喷洒,肩上被药筒勒得生疼,风一吹,药还会被吹到头上和脸上。锋利的玉米叶子,会将衬衣割除一条条的缝,一出汗就又痒又疼。秋天的雨是分区域的,一大朵巨大的乌云一般只盯着一个区域下,那里汪洋一片,周围却寸土未湿。因为视野开阔,乌云带着雨脚东南西北地走,远远地就能看见,也能想办法躲。有次在集市上,我站在阳光灿烂的店铺门口,看对面三四米开外惊慌失措的躲雨的人!
有一次,我背了很重的药筒,盯着烈日走了半个多小时到稻田里准备打药。刚挽起裤脚准备进田里,老远就看见北边一大朵乌云,带着狂泻千里的雨脚朝我奔袭而来!我不甘心啊,走了那么久,没法打药。等了会,那雨脚似乎又往西了,过了会再往东南来,还带着雨丝的味道。看雨脚要来不来的,我背着药筒回家,边走边看动向。还没走10分钟,雨脚就往西去了,太阳又出来了。无可奈何的我掉头往回走,可还没到稻田,大雨就噼噼啪啪下来了,瞬间淋得我“连内裤都湿透了”。短短几分钟,经历了好几个季节。全身湿透的我,还是背着药筒回家了。刚进门,母亲就冲我哈哈大笑:“看见了吧?秋雨不过沟,淋坏傻丫头!”原来,这都是古训啊,秋雨要来,是一定会来的;雨脚要躲,是躲不过去的。
来到城市里生活,周围都是高大的楼房。夏秋两季下大雨的时候,偶尔我也会专门去寻找雨脚。然而,我经常看到的,只是高楼大厦上面的部分,那得称为“雨腰”了吧?我的眼睛,无法穿透城市的围墙,看不到雨点落地时那腾起的灰尘,也看不到雨丝随风飘舞的婀娜,更看不到风雨里静静伫立着的牛羊;过去了几十年那么久,不会再有老人教孩子们不许用手指来指点彩虹,也不会有老人让我们遵守秋雨调皮的行事方式。
虽然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依然怀念那段可以在偌大天地间能看到雨脚的时光,怀念我的祖祖和母亲对我要尊重自然规律的教诲。在那时光里,不期而遇的风雨、松树、彩虹、雷声、牛羊,还有那飘忽不定的雨脚,就是我与天地的沟通。在这种方式里,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自己,真是寻常,如一粒尘、一株草、一汪水,是这个美好世界的一部分。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紧紧相拥,热烈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