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时我在一家省重点中学读书,我下铺的姐妹来自农村,是一名入学成绩名列前茅的大美女。唯一的不完美就是她不苟言笑,遇见男生绕道走。我很好奇,问她为啥遇见男生要绕道走?她说父母要求她不能和男生说话。
第一次摸底,学校出的考卷难度太大,大部分同学不及格。我的下铺天天熄灯后躲在被窝打手电,天蒙蒙亮就去早读。她说,父母要求每门功课在90分以上。不知道何时起,她总说有人要害她,有人在她耳边说话。舍友们心惊胆战,小小翼翼地,轮流陪伴她出入。
在一次课堂上大喊大叫发作的她,最终被送往精神病院。精神病院,神秘而忌讳。是什么导致了这个结果?学校再也没有提起。
我鼓足勇气,随同老师去精神病院探望她,却并不被医院允许,只能放下慰问品离场。离开时,在走廊上透过窗口,我看见一位病人被粗粗的铁链锁住,正在使劲地挣脱。那一幕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再回想时,我常常以为是梦境。
我不止一次地回想起这个片段,止不住问自己:教育的意义是什么?真的是父母和老师们对我们说的,好好学习,考个好分数,上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吗?
大二时,学校出现了七连跳事件。听说,第一位跳楼的研究生即将毕业,因为毕业论文没有通过而跳;听说,跟着跳的是一位大四的学长,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跳……无数的小道消息充斥在空气中。
心无比地沉重,无法想象白发送黑发的悲痛。为什么这些孩子的受挫折能力如此低?在他们的眼中,人生是否非黑即白,成功只有一条路? 如果不按照世俗的标准去做,就是一个Loser吗?那为什么爱迪生被学校劝退,最后却成为了著名的发明家并创建了通用电气的前身呢?
2
按照世俗标准培养长大的孩子,就像是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进入社会后,突然发现没有人告诉你要做什么,怎么做,不禁茫然失措。原来自己除了考试,什么也不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到处受打击,才开始学习如何做人。
我有位朋友,身家过亿,5个孩子的培养从来不看分数。孩子五六岁的年纪,他就带着孩子们去体验生活,捡矿泉水瓶,情人节卖花,旅行等等,在做事中让他们体验做人。
当孩子卖花不断被拒绝、非常沮丧的时候,他只是轻轻地说一句:这很正常,爸爸做生意,也经常是见100个客户,只有一个客户成交。
然后示范给孩子们看,我是怎么卖花的。孩子被父母的榜样鼓舞着,被拒绝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而一蹶不振。他们相信一次次的失败只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我有位老师,她是空中飞人,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但是她给了孩子最高质量的陪伴。每天再忙,都花半小时时间,倾听孩子的心声,在孩子需要她的时候,她总是在。她组织员工旅行,各种公司活动的时候,总不忘记带上孩子,她相信观世界,才有世界观。
她的女儿七岁起已经生活完全自理,出门的时候,还俨然一副小助理的形象,帮她打理行李,叫她起床等等。她女儿的朋友圈,发布的总是她的活动。因为妈妈是她的榜样。
我想,最好的教育是这样子的,父母活成孩子的榜样。而不是将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想完成未完成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最好的教育,是允许和接受每个孩子的自然生长,让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变成父母的应声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