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一生最亲近的人,他们为孩子的出生喜悦,为孩子的成功喝彩,为孩子的挫败伤怀,这些爱与生俱来,但因为有些错误的表达形式,让这些美好与原本的初衷渐行渐远。
打与骂最初的成因,也许正是一种“爱”的变质,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变好,变好,变得更好,逐渐逐渐地,开始用自己的思维淹没孩子的心声,扼杀了那些原本应该产生正常交流的机会。
“爸爸妈妈总是不听我说话,每次我一说什么,她从来没有听完过,每次都能找到理由反驳我,从来没有尊重过我、理解过我的想法。”
所以,这样的话便成了许多孩子的心声。
5条建议,让孩子走近你
家庭是孩子一生的课堂,无时无刻都在对孩子造成深刻影响,还在为自己以往的错误行为懊悔不已?没关系!在这里,小编为家长们送上五条锦囊妙计,一招一试,一招一悟,逐渐改变孩子心目中那个“糟糕”的你!
1.坚定的站在他的身边
对孩子来说,他最感到孤独与无助的时刻,莫过于他最亲近的人在他受到伤害的时候,不但没有给予抚慰,反而变本加厉的斥责。每个孩子都会犯错、会闯祸,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把孩子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好的父母,永远是孩子的避风港,而不是受难地;是能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
哪怕有人说孩子很差,已经无可救药,也要坚定地拉住他的手告诉他:我爱你,并且会永远和你站在一起。当然,这个过程中也并不是无底线的偏帮和支持,也需要在他平复缓和的时候找一个时机,把希望他改进的地方和愿意支持他陪伴他的态度一同诉诸于他。真正的爱,不就是这样吗?
2.给孩子家中一份子应有的发言权
作为父母,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孩子的发言权,而是要给予他一些特权,家中有一些决策,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拥有正当的发言权,也是培养孩子合作参与能力的重要办法。
允许孩子参与成人的谈话,并参与家庭计划的制订,会让孩子在受到尊重的基础上,认真想办法解决问题,发挥潜能。孩子未来的语言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都会在此时得到很好的锻炼。而爸爸妈妈也通过这个过程加深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孩子也会变得更加勇敢,日后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时候,就会懂得如何协调朋友之间的关系。
3.有选择的商量代替“专制”
孩子也是有思维和自我认知的个体,不能因为他们小,就一味的居高临下,以父母的身份施加强权,把自己所有的所感所想以及期望加注到孩子的身上,这样的专制,常常让孩子感到不堪重负。我们要把他当成一个独立个体来考虑。选择是我们每个人的权利,包括孩子也是一样,我们作为父母只能建议,不能完全做主。这个也是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过程。我们不可能事事为他们操心。他们毕竟要长大,有自己的而生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有意识去锻炼他们,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做,去分享。
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为人父母者,应当适当的多给孩子创造一些自主选择的机会,教孩子—些选择技巧,让他们成为一个具有决策能力、辨别是非及处理问题能力的独立的人。
4.放手让孩子独立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总希望孩子不停地学习,从早到晚跟在孩子们后面,每一件事都要指指点点,根本不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反过来还抱怨孩子不爱动脑筋,懒得思考。这些家长不知道,每一个依赖性很强的孩子的身后,都有一个“不愿放手”“包办代替”的家长。正是父母这种“事必躬亲”的态度,一手造成了“懒得思考”的孩子。只有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孩子才能慢慢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他才能拥有更大的创造性。
其实,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在自我探索中慢慢长大,家长要学会放手,孩子不会因为您的松手而坠落,反而会飞得更高,在精神上更加强健而丰富。
5.用倾听代替命令
孩子的情绪就像晴雨表,总是难以琢磨,他们的不良情绪就好比他们身上多余的负担,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如能及时释放宣泄并甩掉它们,就可以重新恢复有爱心的、与人合作的本性。所以,当孩子有“不正常”的表现时,父母应当通过倾听,给孩子以最好的关注。
孩子开心的时候想要和家长分享自己的喜悦,不开心的时候想要得到家长的认同和理解,家长一定要给予孩子倾诉的机会。倾听孩子的话语和心声,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对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情绪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天使,家长朋友们应当掌握孩子的发展规律,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多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使孩子在良性的轨道上健康成长,而不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最后,希望家长朋友们对过去的一些错误行为引以为戒,用自我的不断革新与学习,陪伴他们一生的“智慧成长”,收获幸福与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