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作为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家长,对孩子良好品性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家长,首先自身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有学乐精神、终身学习。应积极鼓励孩子去主动探究生活和学习的奥秘,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巧妙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学习习惯,让孩子获得学习和生活的乐趣。以下是我家庭教育中践行的一些理念和做法,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寻求更加优化的家庭教育模式。
一、以德为先,学乐精神,阳光心态
(一)厚德载物
《周易》上说“君子以厚德载物”,《弟子规》总序中也提到“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道德经》也提到“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可见德行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主要通过身教培养孩子孝父母、敬师长、知礼仪、讲诚信、懂感恩、有担当,培养他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学乐精神
家庭教育专家余老师曾经讲到人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生物。父母应自觉培养孩子的学乐精神,我最早接触“学乐”这个词是听了国学大师翟鸿燊的讲座,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在孩子刚一接触学习的时候我就给他灌输学乐精神,让他觉得学习是快乐的,遇到不懂的问题只需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苦恼和产生畏难情绪。要让孩子明白,父母永远是他的知心好友,是可以在任何时候和他一起并肩作战、克服困难的战友,而不是站在他的对立面对孤立无援的他袖手旁观并指手画脚的人。
(三)阳光心态
心态决定一切,此话不虚。积极、乐观、阳光的心态将伴随孩子一生,并让周围的人感到如沐春风,心旷神怡!
二、高质量的陪伴+亲子沟通
(一)高质量的陪伴
家庭教育专家余老师曾经说过陪伴≠陪着,高质量的陪伴能够产生很好的效果。家长的陪伴对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指导可以让孩子迅速掌握学习技巧,学习事半功倍,而且孩子会觉得跟家长一块学习是很快乐的事情。比如朗读课文时,我经常跟孩子分角色阅读,阅读就变得很有趣了。比如数学的解题思路有很多,我说出一种,孩子又会想到其他的思路,很多时候都会让我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孩子的所有活动我都尽量参与,比如学习唱少先队队歌,练习广播体操、背诗等,我们两个人比赛,看谁学得快,做得好。
(二)亲子沟通对于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
我每天睡前都会和孩子亲子沟通半小时,聊一些孩子的学习生活日常,聊老师、聊同学、聊梦想……有时候也会把我的童年时光和成长历程跟孩子进行分享,孩子可以了解不同时代的不同生活,开阔了眼界,了解了父母小时候的不易,也更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通过亲子沟通,孩子变得更加乐观、开朗,他觉得每天都幸福满满。
三、做孩子的知心好友、得力助手和生活领路人,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主性和责任意识
(一)尊重、平等对待孩子,表扬、肯定孩子,做孩子的知心好友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把他们看做有着独立思想和独立人格的个人来对待,不实行霸权主义,不以高高在上的权威姿态逼迫孩子,而是做孩子的知心好友,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和困扰。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家长应该给予及时认可、表扬和鼓励。如果孩子哪里有欠缺,家长也不应该训斥孩子,而是心平气和地了解孩子的困难所在,并耐心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做。
(二)帮助、引导孩子,做孩子的得力助手和生活领路人
(1)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孩子“瞎鼓捣”
每个孩子都有好奇心,好奇心等于求知欲。在孩子认知的过程中,家长应耐心给予帮助和指导,而不是不耐烦地敷衍孩子。孩子的所有问题我都会耐心帮助他查找资料,尽量帮助他去理解。比如他刚开始学习武术时问到主要学哪些内容,我说会学一些基本功、翻跟头、拳术、刀、枪、剑、戟等。他就想了解一下什么是刀、枪、剑、戟,我就在网上帮他查找相关图片,并搜索一些相关视频,看了之后他对武术的兴趣更浓厚了。孩子喜欢“瞎鼓捣”,比如做一些科学小实验,如口香糖放进可乐里会冒泡泡,盐放进水中水蒸发后盐会显现出来,或者制作各种创意小物品,如用小木棍和彩纸、双面胶自制各种小武器等以及制作各种美食,如蛋挞、酱香饼、小蛋糕、手抓饼、寿司等,虽然刚开始制作时总是弄得家里一片狼藉,但是做的多了就熟能生巧,现在全程都可以自己成功制作完成了。
(2)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帮助孩子提升学习能力
鼓励孩子独立思考, 注重孩子学习方法、技巧的提升,让孩子学会总结规律,使孩子从“学会”到“会学”再到“爱学”。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形成自己的认知方法和技巧,这样孩子学习起来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也很有成就感,因此也增强了自信心。
(3)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
家长不要方方面面都去管束孩子,家长应给予孩子一定的独立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有话语权、选择权、决定权,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自主能力是一种终生受用的能力。在父母的指导下让孩子自己规划学习、设定目标、制定计划、管理好时间、总结反思等,孩子提升了自我管理能力,父母也省心不少。在平时的生活中,我反复向孩子渗透规划、管理时间、自律等概念,并让他切实去做,慢慢培养。比如,每次假期开始前,我和他一块制定假期计划,根据老师的假期要求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比较合理的假期学习生活计划,并把计划详细地写下来,贴到墙上,他每天都能按照计划完成任务。
(4)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责任意识
孩子由于年龄较小,对生活尚未形成成熟的价值观,因此家长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引领孩子慢慢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和恰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培养他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一)读万卷书
家庭教育专家许敏老师说读书的重要性包括:
(1)让孩子能修身养性
(2)增加孩子的知识和远见
(3)增加孩子的思考力
读书不仅能陶冶孩子的情操,还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我们在家里专门开辟出一个“上书房”供孩子读书学习。我们也经常和孩子同读一本书,和孩子交流书中的内容,启发孩子的思考和想象,增强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家里备有一台国学熏习机,经常播放一些国学经典,同时孩子也会跟读,目前孩子熟练阅读甚至能背诵的国学经典有《老子》、《大学》、《中庸》、《论语》、《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
(二)行万里路
俗语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行不仅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让孩子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体验各种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还可以增加孩子的阅历和体验,锻炼孩子的身体和意志。假期出游可以让孩子学以致用,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多一些感悟和体验,制定出游计划、订酒店、选择交通方式等各方面都让孩子积极参与,帮助父母一起做攻略,提高孩子的人际沟通、解决问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五、劳动教育
我们家的劳动教育一般采用“全家总动员”和力行“众厨芳”的做法。
(一)全家总动员
父母邀请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让孩子体会和父母共同做一件事的乐趣。父母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孩子,及时给孩子肯定。在家里我打扫卫生的时候,孩子经常主动帮忙,比如我扫地,他负责拖地,等我们打扫完了,我会高兴地说:“看我们的劳动成果,家里变得多么整洁干净了呀!”整个过程中,孩子也很快乐,他觉得跟妈妈一起劳动,就像是一块做游戏一样,觉得是一件很快快乐的事。
(二)力行“众厨芳”
父母做饭时经常让孩子参与进来,父母和孩子齐动手,共同制作美味可口的食物,如父母做菜时让孩子帮着择菜洗菜,包水饺时让孩子帮着按压水饺剂子、包水饺、擀皮等,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增进亲子感情。在平时的生活中也经常让孩子独立做一些简单的食物,如煎鸡蛋、做小饼、烤地瓜、做寿司、青椒炒蛋、烤鸡腿等,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不仅体会到亲自动手制作美食并与父母长辈分享的乐趣,而且也增强了自信心。
六、总结
总之,父母应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参与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来,让他们孝父母、知礼仪、懂感恩、勤动手、多思考、爱劳动、爱读书、爱运动,把孩子培养成有德行、有能力、有礼貌、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