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种树的最佳时间是25年前。仅次于它的最佳时间是现在。
大概是我20岁的时候,大学时期的我正处于一个人生的迷茫期。高中时期放荡不羁,结果吃到了苦果来到了一个我根本不喜欢的大学。于是我开始自暴自弃,每天熬夜、逃课、上网、泡吧……不到一年的时间成绩飞速下滑,只能在及格边缘徘徊。
大概是看不下去了,我的室友大吴问我这学期暑假要不要跟他留校学日语。
大吴是个学神,除了本专业成绩名列前茅以外,他还自学过了日语的N1;当时他要留校完成教授给他的课题。
本来我是准备拒绝的,但是架不住他的一再怂恿,而且我确实对日语有兴趣,所以最后我还是答应了。
大吴拍着胸脯说:“没事,不会了尽管来问我,而且多掌握一门外语没坏处。”
然而当时的我对自己去学习是不抱任何希望的,长时间的惫懒和颓废已经让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够好好学习了。
“不用担心自己起步太晚学不好。”
他接着说:“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而且每天都有学习任务,不学完不准走,谁怂谁是狗。”
于是就这样,被激起了几分少年心性的我上了大吴的“贼船”,开始了两个人的自习室生涯。
2.
每天下午我们都会去找留学生对话,晚上去自习室学习。起初我毫无基础,连五十音都不知道,发音更是一塌糊涂。我照着书上念出来的对话连校内的日本留学生都听不懂,他嘲笑我:你怕不是匹马。
起初大吴还是有兴趣教我的,我也一口一个“老吴教授”的喊着,不到三天,他就没了耐心,索性在完成了自己的课题任务后在我旁边玩起了掌机:“我一直带着你是不可能学会的,你要自己学,多说多记。”
话没说完,他就继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我回味着他的话,咬牙继续背诵着当时对我而言宛若天书的假名符号。“谁怂谁是狗!”我这样告诉自己。
不知过了几天还是几星期,当我对留学生发出的问候终于换来他们的一句【你的日语已经很标准了呢。】的称赞的时候,我才惊觉自己不知不觉间的变化。
往后的日子,我仍然坚持每天泡自习室;不知过了多久,我也通过了N1等级考试,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学霸”。再后来,我调整心态,重新出发,最后成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的研究生。完成了逆袭的奇迹。
然而在我看来,奇迹不过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工作多年后,每当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我都仿佛回到了那个有着昏暗白色灯光的自习室,我都会告诉自己,没关系,小学渣,勇敢的上吧,谁怂谁是狗。
一直到现在,我回忆大学时光,就是一个昏暗的白色灯光的教室,以及身边滴滴哒哒的掌机键盘的声音;那时我的青春,是一个曾经的“学渣”的几分不服输的倔强,让我怀念至今。
3.
时间不会改变一切,能改变一切的人,只有你自己
安曼曾经是纽约港务局的工程师,工作多年后按规定退休,虽然他并不情愿。开始的时候,他很是失落,因为毕竟年龄已大,很多事情再做怕是来不及,但他很快就高兴起来,因为他有了一个伟大的想法:
他想创办一家自己的工程公司,要把办公楼开到全球各个角落,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创造建筑史上的奇迹。
离开条件优厚的港务局后,安曼不同于其他人,他没有选择用养老金安度晚年,相反却觉得自己创作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安曼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实施着自己的计划,设计的建筑遍布世界各地。
在退休后的30几年里,他实践着自己在工作中没有机会尝试的大胆和新奇的设计,不停地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经典:
埃色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机场;华盛顿杜勒斯机场;伊朗高速公路系统;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中心建筑群……这些作品被当作大学建筑系和工程系教科书上常用的范例,也是安曼伟大梦想的见证。
86岁的时候,他完成最后一个作品——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悬体公路桥——纽约韦拉扎诺海峡桥。
在安曼看来,旧的结束等于新的开始,只要你有努力的激情,那么任何时候都不会是为时已晚。
正因为老了。没有更多时间可以挥霍,才要更珍惜现在,极致专注,爱我所爱,做我所想。
培根曾说:“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
很多人在赞叹他人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往往也为自己没有更多的时间做事而苦恼。其实大可不必,
正像前面所提到的建筑师安曼,他在生命的后期做了在年轻时未完成甚至是从未涉足的事业,为自己的生命画卷涂上了绚丽的一笔,而作为年轻一代,就更没有理由让自己说为时已晚,一切都已来不及。因为,在你想做的那一刻,就是最早的那一刻。
不管在什么年纪,都要努力,让自己成为自己喜欢的那种人。
我是潇洒小兔,觉得文章不错的话,来个关注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