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人每天累死累活地从事着同样的工作,拿100元工资的人苦着脸到处抱怨,而拿10块钱工资的人却笑容灿烂,一脸快乐满足的样子——工作越残酷, 就越能满足于低工资。
“这是什么谬论?”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戈提出的“认知不协调”理论可以对此进行解释:态度依从于行为。麻烦的工作和低廉的报酬不协调,这种反差让我们有一种失调感, 而我们的内心为了让“得到10块钱”这一事实能够有一 个合理的解释,便会有意或无意地改变自己的态度一 “这个工作我是为自己在做,我是因为喜欢、因为快乐才做下去的,除此之外我还能有10块钱的报酬,不是很好么?”
根据这一理论, “工资高了反而快乐不起来”也就不难理解了。高工资与麻烦的工作是相互协调的,也就不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什么,从而就会认为“我的工作这么麻烦,给我这些钱是应该的”,进而对工作的认知保持在“高难度”、“高付出”的位置上,在工作中也就会长期带有一种烦躁的情绪,甚至越来越厌恶。“认知不协调”理论还可以解释没有任何金钱回报的志愿者们为什么受苦受累还能感到愉悦,因为当他们做出“有付出而没有回报”的行为时,个人的心态就会产生改变,对这一不协调现象进行调整,也就是“我的动机根本就不在于金钱,我正是因为分文不取而感到幸福”。相反,如果给志愿者报酬,反而会让他们感觉毫无价值。
所以,如果你现在所做的已经是你能选择到的最好工作,而你又对报酬不满意,则可以试试改变自己的心态来解决这种不协调感,不致于整天愁眉苦脸;但如果你本来可以选择更好的工作,却只是因为这种自我协调而让你安然地出卖着自己的廉价劳动力,是不是就应该警醒一下了呢?
TIPS认知不协调
在心理学上也称为态度依从于行为,也就是改变态度来为自己的行为作出最符合自身价值观的解释,比如吸烟的人对烟草危害的估计往往比不吸烟的人要低,这是因为他们会改变自己对烟草的态度来为吸烟的行为作出一个更容易接受的解释。
文章来自《不一样的职场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