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时候,听过邻居家的叔叔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交朋友就要交那些有权有势的,他们才是对自己有用的人。后来,我观察了一下,这位叔叔自己果然就是这样交朋友的,他的朋友要么是官二代要么是富二代。我爸和我妈对这位叔叔的观点一直抱有鄙视的态度。虽然他们没告诉我应该怎么交朋友,但是他们明确的告诉我,不应该抱着有用还是没用的目的去交朋友。
这,是我能想起来对价值观最早的记忆。
二
高二那年,第一次在书本上学到了“价值观”这个词儿,当时应该学的是思想政治,说中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书本上是这样解释价值观的:
价值观: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
当时看完这段话是无感的,那时候语数外、史地生,天天蒙头学习都忙不过来,对价值观也就最多能够死记硬背,根本不理解是什么意思。突然有一天回想起邻居那位叔叔说的话:交朋友要交有权有势的,这大概就是他的价值观吧。
三
这之后的几十年,再没想过价值观这个事儿,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个没有价值观的人。
直到前两天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作者说:有些人连自己的价值观都没搞清楚,就忙于提高效率,制定目标或完成任务。突然有种被人戳中后脊梁的感觉,我就是这种人啊,我从来都没搞清楚什么是价值观,就更不用说你的我的了。
还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
我们每个人脑中都有很多地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依据世界本来面目绘制的地图,反映现实情况;另一类是依据思维定式绘制的地图,反映个人价值观。
也就是说我们的价值观是根据自己的思维定式形成的。
那么,什么是思维定式?找到思维定式是不是就能找到价值观了?于是我尝试做了更深入了了解:
关于思维定式,作者的解释是:
1思维定式从广义上来讲,是指我们“看”世界的方式,主要是指我们的感知、理解与诠释。(是什么)
比如:我在学习演讲技巧的时候有这样一段经历,一位老师说:演讲开场的时候最好来点幽默,另一位老师说:演讲时最好不要轻易尝试幽默,弄不好会适得其反。然后呢,我就开始茫然了,到底要不要幽默啊?
后来,经过反思,我认识到,自己的心智的上限还处于重体验的阶段,就是别人给什么吃什么,我的信息源就是我的心智上限。于是我决定升级我的心智。我开始猜想,为什么同样讲的时演讲的技巧,有的老师这样讲,有的老师那样讲?后来,我明白,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两种说法都是基于老师个人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感知和理解,所以他们对演讲这件事情做出了自己的诠释,这就是他们的思维定式。
2它是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未必与现实相符。(特点)
我能想到的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就是,这样的宣传语:21天培养一个好习惯、7天学做聪明家长、三招搞定PPT,这些宣传语就是利用大众急于求成的心理在做营销。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21天,7天,三招,这些数字看着就让我们心动,我们有一种要快速掌握这些技能的强烈的渴望。尽管有一部分人会理智的对待这些宣传语,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愿意相信可以通过这种快捷、简单的技巧、诀窍来获取某种人生想要的成功。但现实的情况却是,这世界运行的规则是欲速则不达。所以,理智对待的人往往是看到了世界本来面目的人,而深信不疑的人却只是陷入了自己的思维定式而已。
3是由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经验、及选择打造而成。(由什么组成)
《猎场》已经更新到了28集,郑秋冬这个角色也渐渐变得饱满起来。刚开始,他因为急于求成犯了一次错误,后来这次错误让他深刻明白了诚信是多么重要的社会准则。正是因为他的这次醒悟,让他后来在面对利益诱惑、面对职场困境时才做出了正确而坚定的选择。诚信这条准则,在他的身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的人生进入了螺旋式上升的通道。这时候,他的思维定式所反映的价值观已经无限接近世界本来的面目。
4我们会透过它来窥探万事万物。(作用是什么)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位邻居叔叔,或许在她女儿的世界里只有两个词:有用和没用。
在这本书里,思维定式被比作地图。我们用这些地图诠释所有的经验,从来都不怀疑地图的正确性,甚至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
最可怕的就是这一点: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想想,我们从小到大都被一样东西操控着,但我们却一直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也就是说:我并不是没有价值观,我是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而已。
古典老师说:价值观是罗盘,当你迷失,或者想走的更高更远,都可以低头看看罗盘。所以,在这里,价值观=罗盘。但前提是你的价值观一定是无限接近世界本来面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