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句话练成述情高手
述情是用不伤害关系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真实的需求、感受和想法,情感关系里只要使用这样的方式去跟对方沟通,就不会轻易伤害到两人的关系,但可以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句型一: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直接告诉对方。
当人的内心痛苦时,是极其需要人来安慰和理解的,就像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欺负,回家找妈妈述说一样,情感关系中有痛苦的一方是需要对方像妈妈般地呵护的,当爱人感觉不到你内心的痛苦时,也就不知道你是需要呵护的。
所以,当你心情或状态不好的时候,请告诉你的爱人。
比如:
我今天工作太累了!
我今天心情不是很好!
我今天感觉很失落!
句型二:当对方令你感受不好(或好)时,告诉对方你的感受
实际在生活中,爱人如果做了一件事情或说了一句话,自己感觉到很不舒服,人们通常有两种做法,都是容易伤害到关系的:
一些人是忍着,把不舒服的感觉压抑到内心深处,委曲求全。
等有一天你实在无法承受,你可能对他大发雷霆,这时他就蒙了,他会想不明白,为什么以前你都能接受,而这次你就接受不了呢?他甚至会联想到你是不是外边有人了,不再喜欢他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对你们的关系影响就大了。
还有一些人常用的方法就是发飙,指责或抱怨对方,甚至攻击对方。
述情就是这样:只说事实+感受,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既让对方明白了你的感受,又不会伤害两人的关系,是在情感关系以及各种人际关系中的最佳沟通方式。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爱人做了一件令你很开心的事情时,也就是说这件事情是你很希望他做的,你也需要使用这个句型,来告诉他你很喜欢他这样做。他的这种行为就会慢慢地越来越多,你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幸福和开心的时刻。
句型三:告诉对方你的需求,而不是解决方案。
我们很多人平时说话时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总是把自己的决定,或者是解决方案说出来,而不说出自己的需求,这样对方就很容易理解错我们的意图,进而产生误解。
感受一下这两句话,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1.给我倒杯水!
2.我渴了!
前一句是解决方案,感觉像是在命令对方,而后一句只说出了自己的需求,对方可能会说:“我给你倒杯水去!”当然,如果对方很忙,他也可能会说:“你自己去倒点水喝吧!”语言中多少也有对你关心的成分。
解决方案:我们回家吧!
需求:我累了!
需求+解决方案:我累了!我们回家吧!
句型四:说出你喜欢的,而不是你不喜欢的。
总是说自己不喜欢什么的人,给人的感觉很消极,这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是排斥那些消极词汇的,比如“不喜欢、讨厌”等,常说这些话的人也会被我们的潜意识排斥。而总是说自己喜欢什么的人,给人的感觉是很热爱生活的,我们会感觉这样的人很好相处。
比如:
你穿了一件新衣服,你的恋人看到后说你这件衣服不好看,你可能就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但如果他说:“你穿那件衣服更好看!”你会不会就觉得好受点呐
句型五:使用“可以”替代命令。
你对你的爱人说:“亲爱的,去把碗洗洗!”
他(她)可能马上会说:“为什么啊?”或者“不洗”。
这个结果不是你想要的,因为你用的是命令的语气!对方感觉爱人之间本来是平等的,为什么你不洗碗,而要命令他(她)洗呢?
但如果你这样说话,效果可能会很不同。
你对他(她)说:“亲爱的,可以把碗洗洗吗?”
一般这样说时,对方内在的声音是“可以”,因为你给了他(她)选择的权利,他(她)可以去也可以不去,他(她)会感觉他得到了足够的尊重,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因此,他(她)去洗碗的概率会很高,即便不去洗,也可能会告诉你他(她)的理由。
所以,在你希望爱人做些事情的时候,尽量使用请求的语气,句型里边加上“可以”二字,并且以问号结束。
句型六:说出“我希望”,不说“你应该”。
“你应该”是从“正确的事”的角度在讲,是讲“理”的,意思是对方应该这样做,这样做是对的,不这样做是错的,是在讲对错。几乎人人都不愿意被否定,每个人的对错标准也会不一样,对方很容易跟你争论。
但“我希望”则不一样,“我希望”没有说对方不这样做是错的,没有评价对方。只是告诉对方我很希望你这样做,意思是这是我需要的你爱我的方式,是从“愉快的事”的角度在讲,是讲“情”讲“爱”。
做“你应该”的事情,对方的感觉是屈服,而做“我希望”的事情,对方的感觉是因为他爱你。
比如:
你应该早点回来!
对方听到这样的话,内在的声音可能是“谁规定我就应该早点回来”,或者“我晚点回来,难道就错了”。
但如果你说“我希望你早点回来”,对方的感觉是你的情感需求上想要他早点回来,如果他早点回来,那就是来满足你的需求,是爱你的体现,所以,就很愿意早点回来,来让你感受到他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