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这两天遇到了《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读了一半多点,读不下去了,正如很多评论所云,前半部分很有意思,后半部分相对乏味。

这本书讲述的是2020年左右,陕科大的一位副教授在西安市碑林区文体局挂职副局长一年,期间,主要负责从无到有,组建一所临时的区级图书馆的事情,前半部分,我们跟随这位文人学者的视角进入到体制内,因为场域不同而碰撞进而引发的一些小插曲,比如文件运转时遇到的阅、阅示、阅办等,开会座次排位讲究,在固守和创新,在维稳和求变,也在形式和内容中反复拉扯的种种情形,好像代入其中,不自觉的吐槽这种种形式化的桎梏,颇为欣赏这样一位一心想干事情的人在认真干一件事情的时候的专注和无畏。我甚至一度很惊讶,这样的一本书,这样的一种真实的论调是怎么过审的?后半部分,好像笔锋一转,用了很大篇幅去详细的描写图书馆建成以后,遇到的一些很特别的读者,我猜想作者是想从这个角度论述一所公共图书馆存在的必要性,但是这些太细腻的表述以及风格和前半部分大相径庭,让人一度读不下去。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人真的会被环境所同化和影响吗?高校出来的教授和体制内的干部,为什么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事路径完全不同,及至高校的教授来到体制内挂职,就像一颗石子投掷入一潭沉静的水,一方带着好奇和探究的视角来到这里,一方带着防备和审慎的心理去接受,这中间发生的事情好有意思,就像作者文中写到的那样,当她出席活动剪彩的图片新闻见报,她内心的喜悦是油然而生的,当她开会因为职位低被忽略时,她不忿的心情也是自然产生的,好像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果没有十足的定力,很容易就被位置裹挟着只想登高登高再登高。好在,挂职的副局长啊,只有一年时间,她身后有路不止一条,所以她可以想做什么就率性而为。宁馆就不同了,这是这个体系里最底层的工作人员,她的岗位就钉在这里,你让她怎么敢,怎么能?当他们的图书馆终于建成要如期开馆的时候,一篇不那么官样的推广文获得了群众的广泛关注,却引来了系统内的恐慌,似乎工作目标已经变成了一种四平八稳的不出错,哪怕官媒央视已然出场力挺,但是依然改变不了太多。这里的难,很难说清。

毕业后,我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看了这本书,我很想去我们当地的图书馆看看,看看这些公共选书人选了哪些书。公共服务,非盈利,好像注定了它不会成为主政者的关注重点,但是这是实实在在的民生温度,一个城市如果只有经济建设,而忽略了软性的文化塑造,那么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我想是让人的精神世界有一个栖息的地方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