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扒网站,发现有一本今年刚刚出的书很火,豆瓣评分也很高。好奇心驱使下准备在多抓鱼里蹲一本,结果每次刚刚到货马上就被人买走。等了大概十几天,没了耐性,就去全款买了一本。
书的名字叫做《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只看这个名字就足以让爱书人兴味大增。图书馆啊,在我们眼里那是宁静致远的象征,也是象牙塔的图腾,更是人类智慧交汇的圣地。
总之,看到书名就让我莫明开心,如饥似渴地马上翻看起来。
读之前,已在豆瓣上看到有人评论说作者的大胆,揭露许多背后的故事。给我感觉,一所图书馆而已,难道也能产生什么巨大的利益驱使不成?“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呢?作者给了一个带着疑问的书名,这就不得不让人思考图书馆存在的意义,而我不禁怀着这样的问题,也带着好奇,图书馆的建立是否就只是简单购书、整理、上架等等,难道还有别的什么曲折吗?
作者原本是一所知名大学的博士,因公挂职到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锻炼,恰巧跟文化搭边,做了文旅局的副局长,也恰好赶上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当地为了完成上级要求建立一所地方图书馆,而与之相关的纪实故事。
首先作者作为一名学者到政府挂职,代表身份的转换。之前满身学究气,突然来到这么一个地方,令她感到非常地硬朗不柔和。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学院里和学生可以热烈的交互,在政府部门就有了相应的级别差异。包括每个人办公室的安排,一个小小的碑林县政府从101到102,103,104依次排列下去,职务高低就已经相当明显。而且,她对于政务的不熟悉也为后事埋下了伏笔。
再就是一场突如起来的考察把她推向了本书的主题。关于一间图书馆的建立,居然要经历那么多的故事,投入那么多精力,打赢那么多场“战役”,颇有一种“勾心斗角”心智之战的感觉。读来真令人唏嘘不已,仿如身临其境,面对种种不公和无力,毕竟最后达到了作者的预期效果,也算是人生中又取得了另一次的胜利,可是其中的无奈与心酸包括兴奋和幸福,全都隐藏在字里行间。
行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她对美食的描写掺杂于书中。她想表达的无非就是最古老的一种观念,美食与佳作都是人的“食粮”,区别无两。人品美食需对人对味,读书亦然,佳作和经典不啻为人间美味以飨读者,可谓美不胜收,余味悠长。
但一部纪实书的出版,总归要过审,作者在书后也有相关说明,删减其中一部分,给人的感觉,一手资料的加工被砍了枝叶去了桠杈,美是美了,可是依着修剪处留下的断茬儿还能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东西。
本为文化故,其中很多因素不亲身经历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例如书商追求经济利益,低三下四的打电话,亦或某位领导因作者选书而少占回扣影响其收入。这些完全都是我们不曾能接触到的。西安,一座历史名城,它的文化底蕴在我们华夏的土地上不可谓不深远,然而,为了坚守“阵地”,作者和宁馆长受了多少委屈,又为其诞生殚精竭虑,小到一个蒲团,大到各种软硬件的安排和引进。一边是文人的尽心竭力,一边是商人利益作祟,一边又是官场的打压。从侧面的描写揭示了那些腐烂的人和事。
然而,结局是好的,作者挂职一年,为碑林的地方留下了一所用心服务于百姓的图书馆,也为读者留下了一本不算厚重的《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事情完结了吗?放下书的那一刻我突然感觉云雨飘散,而远处的山巅上依然有云朵在汇聚,等待下一场风雨。而秋天朗朗的晴空也马上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