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和老师们一起读了杨老师的美术教学方法论这一章。
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节,这一节中清晰的描写了两种不同方向的教学方法,一种是以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学科中心论”,另一种是以素质为目的的“学生发展中心论”。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但是有个概念我是很早就有的,就是——美术教学是分不同方向的。
并不是非对即错,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大家先明确自己的方向,这点很重要!聪明的老师们也许能够感觉到两种美术教学方法在大家的教学究竟占了 几成。
这章中有很多文字,将我很多模糊的定义和认识更加清晰的表述了出来,让我更加清晰了自己的认识,当然我还有一点个人的浅见。
就目前艺术教育专业来说,方向很多。杨老师所提出的“学科中心论”(①)暂且不提,因为读过书后大家大概都能感觉到,学科教育就是我们所谓的传统美术教育,以教师为主,学生唯命是从,所以就造就了早先我们比较常用的一个句子“依葫芦画瓢”。杨老师提出的第二个“学生发展中心论”(②)中,杨老师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即认为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都应重视,也就是说画面和过程都应重视。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将儿童绘画的研究分为了不同的方向,其中杨老师所支持的观点大概就是从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着手,寻求儿童教学与评量的方法。
而我个人现在的美术教学更加倾向于另一种,即站在心理学观点(③),认为儿童画是儿童心智活动与经验的投射。绘画心理发展的轨迹与心智发展的过程,关系极为密切;因为可以从儿童绘画表现中,探索儿童知觉、审美、社会及创造力等发展的状况,如果套用杨老师的话就是——重过程,轻结果。
其实我知道的还有很多方向,例如利用儿童画分析与诊断(④),即从儿童画中,借线形色的组合与象征,分析儿童的心理状况及投射,并用以诊断儿童的问题行为,找出矫治的方向;还有绘画治疗(⑤),从精神病或自闭症等患童的绘画中,寻求病因,以为诊治的线索,另一方面也可以借绘画活动作为治疗的手段,疏导郁结的情绪,协助患童恢复和外界的交通。
但是我想说的是,这都是不同的方向,我个人以为除了“学科中心论”,其余的没有对错,好坏,轻重之分。
目前的艺术教育行业水平参差不齐,不论是已经有了一定经验的老师,还是刚刚入行不久的新老师,很多时候大家总是在纠结,到底怎样的艺术教育才是好的,才是对的!我想,只有确定好自己的教育方向,才能行走的更踏实,成长的更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