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第15本书《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作者:樊登
2022-05-09至2022-05-25,用时9h50m
选择读这本书的初衷:
其实是先看了一个书评“我为什么要阅读”,写的非常好,正是自己想说的话,但彼时的我还没有这样的文笔,希望通过这本书找到自己读书的答案。
推荐指数:4星
本书架构:认识自己>了解未来>精进生活
此书并不是什么鸡汤文,也没有在如何如何激励大家多读书,而是通过这三大脉络将作者丰富的阅读量、知识量和价值观展示给读者,让人发自内心的崇拜。虽然很多内容我现在理解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但相信未来通过自己的读书积累提升理解。
摘录笔记:
一、认识自己
1、很多人觉得,获得足够多的金钱或者足够高的地位、足够瘦、足够美易或足够多的粉丝,就幸福了,可现实往往是很多已经拥有了这些的人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听过很多富人、名人自杀的消息,那是因为他们丧失了幸福的能力。
幸福与状态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能力在增长,但幸福的能力在减弱,对快乐的感知力也在变弱,所以幸福的反面并不是不幸,而是麻木。大部分人都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而不自知,就好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如:女生在感情上受过伤害背叛,就觉得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好男人了,从此不再相信感情。有人还未进入婚姻,只是看到别人传说的婆媳关系是最难相处的,就在心里觉得婆婆指定不好相处,不能付出真心,结婚后也不能和公婆一起住,但事实是如此吗?先不说你还没用真正经历,只是听取不好的说辞,还有很多相处好的为什么不去听取呢?
为未来努力,但也要开心地享受努力的过程,这才是幸福的方法。如果一个人具备幸福的能力,就会发现,只要自己静静地坐着,不说话,慢慢地感受自己,就能够感受到幸福。岁月静好,闲来无事,读上一两本书,人生是多么幸福和满足。
我们的很多痛苦就在于想洪福,在打拼事业的时候,满脑子都想着海边的小镇,想去享两天清福。但真的给你两天清福享,你又想自己为什么没挣钱,得赶紧回去打拼,不能松懈。这就是人们纠结的地方,如果不能解决这个纠结的问题,幸福的能力是无法提高的。
2、懒惰:懒惰是原罪,背后是对未知的深深恐惧。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的表现往往都是因为懒惰,遇到事情习惯先用情绪主导,发脾气、吵架、不动脑子、拒绝沟通。以为发脾气可以走捷径,而且也懒得去学习更有效的方法,懒得思考,总是习惯用“惯性”思维,比如路上堵车时,耐心全无,暴躁的按喇叭,抱怨,明知道此时生气是无济于事的行为,但还是特缺心眼的生气。
3、正念的奇迹:让焦虑自然消散。
每一个东西都未必有一个自性,比如某种感受一定叫作快乐,某种感受一定就叫作痛苦,是我们自己的分别心赋予了它们这样的概念。
比如:有的销售人员一直不开单,回到家陪孩子的时候,总想着自己最近好久没挣钱了,得赶紧出去挣钱,他会被内心的焦虑感所煎熬。
如何修习正念?一行禅师的答案是:专注工作,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随机应变。这就是正念。
专注当下,遇到任何问题,都让自己的身心收敛到体内,让自己专注当下很重要。不要给自己的身份贴一个标签:你是那样一个人,你就必须得做那样的事。所有的事情,让它自然的来,自然的去。
4、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让情绪自由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生病了,父母难过是人之常情,你当然可以难过,但如果过分的话,那就是存了一丝私念。你为了孩子难过是可以的,但当你有了过分的难过,你在想你怎么这么倒霉、你的孩子怎么会生病,你的痛苦和焦虑就会放大。这其实就是佛教里讲的“我执”:太看重自己所受到的挑战和伤害的时候,孩子生病这件事会被过分放大。
5、“追蛇”的事:你开车,别人“别”了你一下,你就超过去再“别”他一下,然后他再“别”你一下,你再“别”他一下,后来两个人下车打架……你今天出门,打算要跟别人打架了吗?肯定没有,但为什么这件事会发生?因为你被别人所决定了。你觉得自己没有选择权,已经受到挑战了。其实,你完全可以走自己的路,因为你今天的目标是走你的路,而不是跟别人较劲。
6、我们中国有这样的智慧,比如说,孔子讲过的很贴切的一句话,叫作“尽人事而听天命”。当你“尽人事而听天命”的时候,你就不太容易被别人左右了。比如,孩子惹你生气,你都努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去努力地爱你的孩子,行所当行,爱你的孩子是做爸爸的本分,给他无条件的爱也是做爸爸的本分,但孩子未必一定会变得像你想的那么好,这样你也可以接受。当然,你也不能说,你只要爱孩子,只要给他正确的教育方法,他就不能出错。
7、通往智慧之路的首要任务就是:对镜自省,少说大话。
8、重塑精神世界:人的神经是有可塑性的,大脑像肌肉一样,它只要愿意锻炼,就能成为它想要的样子。可塑性的基础就是一个人不断地练习,让自己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你需要经常提醒自己:我到底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
9、当你拥有正念的时候,你是有好奇心的。一个丧失好奇心的人天天活在自动驾驶中,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新鲜事了,所有的事他都知道了。而一个拥有好奇心的人,会关注自己的呼吸、起心动念,觉察着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对将要发生的事保持着好奇心。
10、 一个人依然努力,却拥有“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态度,就是一种很好的平常心,否则会特别焦虑、颓废而沮丧。
11、当一个人开始抑郁,症状不严重的时候,可以去旅游,但一定要去海拔高的地区,千万别去海边。到了海边,烦恼会更多,因为海边的海拔太低,含氧量太高,人就容易胡思乱想。到了海拔高的地区,脑子一缺氧就断片儿了,比如,去丽江等很多地方旅游的人,他们往往一坐就是大半天,情绪就能极为放松。
二、了解未来
12、 指数思维:原来是我每次读的书都会累积在我的大脑里,便于用来理解下一本读的书。读的书越多,我理解下一本书就越快,整体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这个就是一种微型的指数型组织。其实就是你的努力可能一时看不出成功,但终有一天会正向反馈在你的生活中,所谓的好运气,都是平时一点一滴努力的结果罢了。
13、人工智能,产能过剩,共享经济,电影里的世界可能就是未来。
三、精进生活
14、一个和自己和解的人,是不需要强迫就能够不断精进的人。
15、先获得大家的尊重和信任,再传授你的思想和创新想法,才更容易让人接受和信服。
16、管孩子的时候,要强调的是价值观,而不是规则。不许干这个,不许干那个,把手洗干净……这些规则定得越多,这个孩子做事就越本分老实、束手束脚,但是当父母说“你知道为什么要洗手吗,因为健康很重要”,这是在强调价值观。孩子依据着稳定的价值观在做事,他才能够有更多创新的空间。温柔但是有边界就是这个道理。价值观就是边界,但我们是很温柔地在做事,因此我们没有给孩子限定说,“你只能做什么,你不能做什么”。
再比如,表扬一个孩子的时候,要学会赞扬他的人格,而不是事情。我们要求一个人不要做什么事的时候,也要说“你不要成为一个骗子”,而不是“你不要骗人”。“你不要成为一个骗子”比“你不要骗人”,对对方的约束力会更强,因为那个是关于人格的范畴。
17、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比答案更重要。
18、比激励理论更重要的,是动因理论。动因理论在乎的是一个人做事情有没有发自内心的愿望。
哪些东西会给你带来发自内心的愿望?赫茨伯格指出“动力因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有挑战性。你需要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事,这个会给你带来动力。
第二,获得认可。你在工作、学习中,能够获得社会给你的正向反馈,让你觉得很有成就感。
第三,责任感。你觉得自己应该做这样的事,做这样的事是对的。
第四,个人成长。做这件事的时候,你能够实现个人的成长。
19、家庭中还有一条重要的原理,那就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家庭文化。这和企业文化的原理是相通的。企业文化绝不仅仅是贴在墙上的口号,而是跟企业中大家做事情的行为方式一样,才叫作有企业文化。
20、千万不要说你什么都不追求了,把时间都消磨在看电视上。你会发现看了一整天电视后,你的心情特别糟糕,因为你觉得这一天啥也没干,你没有任何成就感。虽然我们说,要降低对物质的要求,但是你要追求自己能力和精神层面的提高,这是很重要的。当你读完一本书,你会是很开心的,因为你变强了,你知道的东西更多了,你的精神层面在提升。
21、本田直之总结出了新幸福的十个条件,不是拥有豪宅和名车就叫作幸福,而是一种新的幸福——北欧式的幸福方式:
一、享受工作;
二、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
三、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四、身心健康;
五、拥有富有刺激性的兴趣和生活方式;
六、拥有自己的时间和自由;
七、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
八、具备有效的思维习惯;
九、能够放眼未来;
十、感觉自己每天都在不断地向目标前进。
22、 非暴力沟通的结构:说事实+讲感受+说原因+明确要求
例如:“老公,这一个星期,你有5天都是11点以后才回来,而且身上都有酒味。”
第二句话讲出自己的感受:“我觉得特别难过。”
第三步讲原因:“因为我希望我们的家像一个家,而不是一个旅馆。大家能够在一起吃晚饭,能够一块儿聊聊天。在我心里,这才是一个家的感觉。”
第四步讲出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要求:“我希望以后你能够每周有3天的安排是8点以前回来,咱们一块儿吃晚饭,你觉得怎么样?”
23、什么是经典书籍:经典就是那些你读不进去也不会怀疑是书写得不好的作品。
以上,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