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读书当解药,奈何总无效?
2014年,我刚刚从学校毕业,进入一家小公司。作为一职场小白,什么都不懂,更悲催的是,老板在国外,我在国内办公室没有直属领导,没有学习对象,一切都靠自己摸索。
刚出校门的我,习惯了跟书本打交道,所以,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去书里找答案。不同的是,上学时读专业书、读小说、读散文,上班后读成长类工具书。
从此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每次看到书名和介绍,我就惊呼,“天呐,这本书就是为我写的!”
比如,一本书的封面上写着:读完这一本,你也能成为时间管理大师!
又比如,另一本书写着:读完这一本,你和谁都能交朋友。
作为一个职场“弱鸡”,每天瞎忙找不到节奏,自卑又腼腆,每次跟客户打电话都卑微到尘埃里。这些书就是解药,就是我的救命稻草!
每次拿到一本新书,我都觉得自己的人生将会大不同,我预感自己就要升职加薪、走向人生巅峰。
进入职场,我读的第一本书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可以说刷新了我的认知,读完以后,我还把7个习惯做成了电脑壁纸,想时刻提醒自己进步。
再后来,我迫不及待的读各种书,从时间管理到沟通技术,从情绪控制到目标管理,从写作到演讲......慢慢的,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自己还挺得意。
只是,我渐渐发觉有点不对劲儿,我读了很多书,好像“并无卵用”,我依然在原地踏步。问题出在哪里?
因为工作毫无起色,慢慢的,我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原来读书有疗效,只怪我错服了药
2019年,因为工作变动,我又重新大量读书。这次我终于看见了自己的问题。
原来,一方面,我一直求多求快,并没有真正的消化吸收,造成了眼高手低的毛病,让自己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另一方面,读书没目标没计划,只是把书当成缓解焦虑的解药,别人说什么好,我就读什么,什么都读,自然效果事倍功半。
之后,我通过学习别人的阅读方法,再加上自己摸索,慢慢找到了一套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当然,这只针对成长类书籍,不包括小说、散文等类型。
第一,少即是多。
跟以前一样,我知道自己依然面临很多问题,有很多内容要学习,不过这次我开始布局,有计划有目标的阅读,我会问自己几个问题:什么能力是最需要迫切提升的?读什么是能产生复利效应?读的内容是否与我的长期规划相关?根据这几个问题,我开始有选择的阅读。
首先,我要分主题阅读,比如,2020上半年,我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时间和精力管理。我买了市面上大部分的相关书籍,集中阅读。2020年下半年,我想学习写作,我就开始集中读一些关于写作的书。
其次,跟以前囫囵吞枣不同,现在我学会了一本好书反复读。因为学习效率管理,2020年,我又拿出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完第一章我就惊呆了,这本书我以前真的读过吗?大师果然是大师,经典就是经典,书里每一句都是干货,每一句都是真理。我花了大价钱上的课程,这本书里第一章就讲的清清楚楚。我终于认识到重复阅读的重要性。我甚至想,2020年,我只要读透这一本书,我就赚了。当然了,我不会只读这一本,因为配合着其他同领域的书,更有利于我对它的理解和吸收。
从之前的泛泛而读,到今天以精读为主,是我读书策略的最大变化。当然,我依然会留20%时间泛读,我会借力一些听书APP,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
第二,输出。
根据学习金字塔,最高效的方法是教会别人。于是,我跟朋友建立了一个输出小组,每周根据自己的阅读主题分享一次。其实,我很早之前就知道“输出倒逼输入”,但是因为大脑太懒惰,并没有去践行。这次我真正去实践以后,才发现,我简直错过1个亿!我以为已经把知识点理解的很清楚了,但是一输出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讲不清楚,于是又重新去翻书。这个过程,让我感觉,原本那些大脑中的知识,就像零散混乱的毛线,我想用的时候根本提取不出来。我通过输出,把它们梳理出来,编织成一幅手套,一个帽子或者一件毛衣,把它们放在对应的格子里,当我需要这些知识的时候,很轻松就能从大脑的格子中取出来。
第三,践行,列行动清单。
毛主席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前我进步很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行动。现在为了更好的知行合一,我每读完一本书都会列行动清单。其实一本书的内容真的很多,我没办法一次全部吸收,所以,还是秉持“少即是多”的原则,我每次都重点践行清单上的1-3项,等形成习惯,再开始后面的行动。
举个例子,高效能人士的其中一个习惯是“要事第一”。为了养成这个习惯,我列出了我的所有重要他人的要事。
比如,对待父母,现阶段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健康,我要督促他们去锻炼,饮食少吃碳水,带他们定期体检。
比如,对待孩子,最重要的是养成好习惯,每天全情陪伴半小时。
比如,对于个人成长,最重要的是学好精力管理和写作。
如此下来,我把书上的内容变成了可落地的行动。当“要是第一”成为我的习惯以后,接下来可以就践行别的习惯了。
第四,复盘。
每天晚上复盘,我会反思,我今天真的有做到“要事第一”吗?通过不断复盘,与前面的行动,形成一个闭环,加快知识吸收和内化的速度。
应用了这套方法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真的有了进步,虽然读书慢了,少了,但是没有之前那么焦虑了,也终于体验到了什么叫"知行合一“。
原来不是读书无效,只是是我用了错的方式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