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书,是被身边头脑比较不错的人推荐看的,看了英文的电子版,在还没有看完的时候就马上入了纸质书中文版(没找到纸质的英文版),我认为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书,甚至应该编成教材给每个孩子看。
书名叫《beyond feelings-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作者Vincent Ryan Ruggiero(文森特 鲁吉罗),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德里校区荣誉退休教授,国际公认的强调思维教学在教育中核心地位的运动先驱。这本书1975年首次出版,目前已经再版第九版了,中文译名叫《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中文版在2016年再版了第二版。豆瓣评分常年9分左右高居不下。
我以前一直有一种感觉,说出来看不知道你有没有同感,我就觉得想问题呀处理事情呀需要做决策的时候,感觉千头万绪在脑子里,有那么一点大概的方向感,却也总说不出个究竟,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感觉好像哪个信息都挺有道理的,又感觉哪个信息都说明不了问题,还经常信息之间互相打架互相冲突,左右摆动,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非明又明的感觉。解决问题简直是有如碰运气,无据可循。
对此一直很苦恼,觉得是自己的经验和经历不够,甚至读完了博士也没有觉得有什么明显的提高,估计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喽,但是在接触这本书之前都不知道这个东西竟然还能系统地学习。我们中国人总是很含蓄地点到为止,我们的历史上无数的先贤圣人都精通此道,不过传递出来的总是有点语焉不详,“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如隔靴搔痒,总是不过瘾的感觉,嗯,当然也是我的功底还没到自如地领会的地步,当然下一步还要认真研读国学经典。
对于这本书,刚开始看到讲什么批判性思维,并没有太上心,一提到批判,总有种火药味儿的意思,厚着脸皮说我可是和平爱好者呢,医者仁心么。直到再有一次解决一个问题,感觉脑子颠七倒八地胡倒持了很久又搞砸了之后,被劝说“你一定要好好读读这本书,再想想你做事的思路”,才痛定思痛地坐下来好好读,结果简直是相见恨晚,结果简直是有找到解药的喜悦,结果是决定必须把这本当作孩子懂事之后的基础教育书籍之一,结果是想“我要是早看过这本书,也就不会做那么多傻事了”云云。
要知道,思维能力认知能力,是一个人的元能力(也就是一切活动的基础之基础的能力)之一呢,这是很多大咖公认的呢,也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相信你也深有体会。(其他我认为也属于元能力的有幸福的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个本篇按下不表,后面专门写文讨论)
对喽,此书导论中的一句话说“你的课外作业的品质,你在职业生涯的努力,你对社会生活的贡献,你对个人事务的处理-所有这些都取决于你解决问题和所做出决定的能力”,好了,这本书就是手把手一步一步地培养你的这种能力的指引。
欧美人的思维有一点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所见即所得的直接,看看英文“I see”,就是“我知道了我晓得啦”的意思,表达出来直译就是“我看见啦”,多直接,所以他们解决问题也是同理,那就是认为凡事都有方法都有步骤可循么,把大象怎么装到冰箱里,你让一个中国人解答,那可复杂啦,这得各方面都要协调和考虑么,容我想想再说吧,可他们就简单啦,来来来,按步骤来:第一步,打开冰箱门,第二步,把大象放进去,第三步,关上冰箱门,over。啊,这就完啦,是啊,不就这么几步吗,没毛病啊,接下来每步里面咱再细分几步呗,都是流程么,不会错。
那么这本书的锻炼思维能力的流程呢,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了解背景,也就是概念,对于批判性思考,跟打高尔夫球呀做木工呀驾驶飞机呀一样都是一种活动,想精通这项活动,先直到它的工具和规则,对于思维来说,工具就是概念么;第二步,了解思维过程中易犯的错误,考察阻碍思考的错误,避免它们,把前进路上的障碍清楚;第三步,学习解决问题的按部就班的策略,其实思考就是心智的积极运用,当成一种表演活动,其中每一点像打网球和弹钢琴,开车或煮饭一样,其质量在于运用。就这三步,over,然后呢,读去吧,用去吧。
不管这一篇算不算个好书评,不过蛮符合我的风格,废什么话,一本好书的好,三言两语可以说完,长篇累牍甚至写成另一本书也可以说,不过,书总归要自己读,自己读都是自己的,读书的乐趣读书的收获大脑的升级都是自己的,所以,觉得有用就自己去读吧,读的好就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