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教育史上,昆体良是最早提出反对体罚的教育家。体罚,在古代和中世纪,是世界各民族中普遍流行的教育方法之一。当时古埃及有谚语“男孩的耳朵是长在背上的”,意思是在孩子不认真听课时,必须打学生的背才能使他们听课,光口头教育他们是不能使他们认真听课的。除此之外,古埃及还有谚语“学神把教鞭送给人间”,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借鞭打来教学是神所确认的,是神认可的教育行为。当时,一般人甚至把教育比作驯兽,把教鞭当作教育的同义词。在这种情况下,昆体良却提出了“反对体罚”的教育观念。他反对体罚所持的理由是:体罚是残忍行为,是一种凌辱;如果申斥还不足以矫正孩子的过失,他就会对体罚习以为常,使体罚失去作用;如果经常正面告诫,在课业上严加督促,体罚就没有必要;幼年时使用体罚,一旦长大以后,恐怖失去作用,就更难以驾驭;体罚造成儿童心情压抑、沮丧、消沉。
昆体良这番见解独到的论述,可谓言之凿凿,情之切切,饱含对儿童的人文关怀。是呀,惩罚、鞭打,乃至嘲讽,只能使儿童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若采用体罚的方法来驱使学生学习,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相反却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昆体良能在公元一世纪就提出这样独到的教育观点,不愧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
对田中不听课的学生,我不体罚,我正面告诫,严加督促,可是却不能收到以儆效尤的效果,收到的往往是尤而效之的后果,上课不听课的学生总是存在,不可断绝。这些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的失落,同时还感到迷茫:教育方法没错呀,为啥就对他们没用呢?!相反的,体罚他们,说不定还能收到“以儆效尤”“拨乱反正”的效果,体罚让他们“痛改前非”“浪子回头”“弃恶从善”“洗心革面”“幡然醒悟”“迷途知返”“改邪归正”的效果。
Anyway,昆体良,名垂教育史,我还是按他说的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