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如果不看书,那么他的价值观就会由他身边的人决定,因为他没有别的输入途径,只能模仿身边的人或者慢慢被环境所改变,周围流行什么,就跟随什么,永远找不到自己。(摘自《人民日报》)
书是读不完的,但越是读书,越是觉得自己无知。
面对这个未知世界,无知的我们要学会更加谦虚才是。
贝多芬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三毛也曾说“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
读书就像是灯,灯有多亮,照亮的范围有多远,你的世界就有多大。
以前我们总以为,像余华这样能靠一支笔就能把悲伤留给读者的作家,必定也有着极度沧桑的内心世界。
然而看了余华的采访,你就会发现:
他哪里是一位苦大仇深的批判者,简直就是一个被写作耽误的喜剧人。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余华总能在不经意间,说出令人捧腹大笑的精辟段子。
在谈到人生的无奈时,余华也能以最轻柔的言语,点醒那些身处迷茫的人。
有人说:读再多的书,还是要历遍人间坎坷,受尽世间疾苦,最终又归于平凡,何苦折腾?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我在岛屿读书》的一期节目中,余华关于读书意义的回答。
他说,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去感受生活,理解生活。虽然,读再多的书,也不会让原本坎坷的人生,立即变成康庄大道。但从书中得来的滋养,却能给人驱赶迷茫的从容,和对抗平庸的底气。更重要的,书读多了,无论你身处何种困境,内心都不会决堤。
每个人一生,都会经历现实中的艰难,精神上的困顿。那些看似无用的阅读体验,总能在你深陷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当你读过的书足够多,哪怕生活有万种艰难,你都能找到治愈良方。
公众号:余华:为之奋斗的不是流量而是文学 (视频时长3分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