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課抄了奥地利詩人里尔克的詩歌《没有什麽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我常常害怕有些事情堅持不下來,也常常對一些人一些事患得患失,更多的時候總是計較一件事情最終的結果。里尔克的這首詩讓我這樣一個深秋的早晨想了很小的時候就耳熟能详的“堅持就是胜利”。在“堅持就是胜利”的時代,我們尚有一個清晰的“胜利”目标,作爲望梅止渴的前進動力,尚且有一個值得尊崇的“胜利”,鼓舞或鼓動着我們。然而現代社會,終極的意義價值模糊難辨。現代人的價值觀支離破碎,目标迷茫不清,當不明白“胜利“爲何物時,還有什麽胜利可言呢?這時,我們衹能够相信每一刻,相信達到之路甚於到達。
期中考試如期而至,省教育學院的張玉新老師説:“反復考試無異於每天給猪过秤,根本無益於猪的成长。”這話説得形象且痛快,也是大多数高中教師想説却不敢説或不知道該怎樣説的話。“戴着鐐銬舞蹈”這是好多年前有人對高中語文教學生動形象的概括。課要講,試也要考,但講課絶不單單是爲了考試。这個簡單的道理我都懂,那些已幾近教育家或專家水平的管理者怎麽會不懂呢?但不管怎樣説,考試監考絶對是個費力傷神讓人熬煎的活兒。今天上午考两科,從七點二十到九點二十考的是数學,九點四十到十點四十考的是英語。四小時二十分鐘的時間考两大主科,且不説學生會有怎樣的壓力,單是連續坐在考場裡監考的老師的那份熬煎就可想而知。單調、乏味伴随着疲惫、困倦,四小時的監考比一天連續上四節課還要乏累上好幾倍。
我很少用Kindle電子書閱讀器讀書,通常衹是在外出旅行或開會監考時才使用的。我這樣説絶没有别的意思,實際上在開會的時候我很少做與開會無關的事情,算是對發言者的一種尊重吧,將心比心,在我上課時,如果有學生不聽講我也是很不樂意的。然而監考時看看Kindle電子書則另當别論。《明朝那些事兒》我就是用電子書在幾次考試的監考時間讀完的,而這次考試我看的是劉慈欣的科幻小説《三體》。我當然知道監考時間看小説是不合規矩的,而且我這人也一向是守規矩的;但如果監考時不做點什麽,那漫长的三四個小時真的很難熬过;况且現在這個年級的學生都還很聽話也很本分,考試時很遵守考試紀律(在這點上,我倍感惭愧),因此時不時地讀上一段两段電子書也就無關輕重了。我並不想把這樣一件不甚光彩的事兒很炫耀地説出來,衹是想把它記录並留存下來,僅此而已。
深秋,天亮得晚了,天黑得早了,夜晚的時間也就加长了,看電視、讀書、想事兒的時間也相應地增加了,睡覺也不再是一件急於求成的事兒了。倒一小杯威士忌,一小口一小口地呷着,時光也一點一點地流逝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