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心德举办的《父母成长系列课程》的收获与感想
父母该接受训练而非指责
在心德的《父母效能训练》的读书会上,打开书的开篇第一章,作者这样写到"每个人都会因为孩子惹了祸,或是在孩子出现了某种社会问题时,去指责他们的父母。当调查显示,产生严重情绪问题的儿童和青少年人数在迅速上升,吸毒和自杀的青少年越来越多时,这些可怕的统计数字令心理健康专家们痛惜并哀叹:这都是父母的错。有关当局和执法官员也责备父母们养出了那些少年犯、行凶的青少年、滥用暴力的学生和罪犯。当孩子在学校里成绩不合格或无望而只能退学的时候,老师和学校管理者也都断定这是父母的责任。
然而,有谁在帮助这些父母呢?人们投入了多少努力去帮助他们成为高效能的养育者呢?父母们如何能看到自己错在哪里,又如何学会改正这些错误呢?
这些父母们收到的总是指责,而非训练。每年都有千百万初为父母者开始承担这项世界上最困难的工作—迎接并养育一个新生儿。
一个几乎完全无助的小宝贝儿,父母要对其身心健康承担起全部责任,并将其教养成一个事有成就、善于合作、能为社会作贡献的公民。还有什么比这项工作更加困难和费力的吗?但是,有多少父母为此接受过训练?"读到这里忍不住泪流满面,深深地被理解后的感动使得我泣不成声。在对大儿子的养育过程中,我和孩子都经历了指责,抱怨,对抗,冷漠,控制,期望过高等等的伤害,可是在那个时候我还以为我是爱孩子的,为什么他收不到呢?我很痛苦,孩子也痛苦,整个家就像是一个很黑很黑的沼泽地,怎么也走不出来~~
父母是人 不是神
心德的《父母成长训练营》的导师从中华传统文化之《家道与五行》入手,根植于中华文化,引导父母回归本位,各尽其职,顺应天道,和睦家庭。在这个基础上再全面细致的在课上讲解演练,引导家长们在生活中践行来自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的《P.E.T父母效能训练》,前后共计三个多月的时间。大家共同学习的这段时间里见证了太多同学们的惊喜和感叹,更多的是则是育儿观,人生观的转变。
就我个人而已,最大的收获是对自己的认识和接纳。大孩子今年十七岁了,在过去的十六年里我一直都要求自己是个"好"妈妈。怎么个好法呢?就是自己尽力做好别人眼中的"榜样",然后再以这个"榜样"来要求孩子,作为说教的资本。学习后发现自己活得很不真实,不允许自己犯错,将自己打造成一个迎合他人标准的"假人",真的很累。孩子家人也跟着受累,某一天,孩子受不了了,情绪爆发了,冲着我大吼,说他受够了,这么多年连大气都不敢出,别人都说他窝囊!我看着他那张涨得通红的脸,心理却是出奇的平静,对他说对不起,跟他道歉说自己没有学习如何做父母就已经开始养育孩子了!母子俩抱头痛哭之后,儿子原谅了妈妈。可是我却不能放过自己,每每想到小时候对他的种种就会引发我深深的愧疚和自责。在心德的一次分享上,提到这些,我再次痛哭,杨老师看到了我的情绪,对我说:父母是人,不是神。我相信在那个当下你以为你是爱孩子的,只是现在看来有些行为是不恰当的,但是你的出发点是爱孩子的!在那一刻,我突然就释怀了,在心德我被一种被看见的力量疗愈着,并籍由这份力量看见了自己对自己的种种不接纳, 由不接纳慢慢转化为放下评判和要求并尝试着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
做真实的父母
我们终其一生都是为了学着放下别人的期待,找到真实的自己。为人父母,我们难免会对孩子有所期待,但是这些期待会给孩子带去什么呢?我们不得而知!而我始终相信,只有父母真正做好了父母的角色,孩子才可能去做他自己!这听起来玄乎,做起来也难,如果您是一位自我成长意愿不强的父母的话!但要是您愿意和孩子一起成长,你会发现这并不难,并且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管您选择那种方式,请您尽可能的"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情绪,沟通自己的"情绪"之后再去表达,而不是直接用"情绪"说话!负面情绪的宣泄会淹没父母对子女的爱,破坏亲子关系,随着孩子的长大,这些将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所以回到开篇,虽说"父母该接受训练而非指责",但是去不去接受训练,愿不愿意接受训练并为之改变,这是父母说了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