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这时候,外出打工的都提着大大小小的行李,急急忙忙地往车站赶,排队、买票。有提前买好的,也是背上背着,手里提着,大兜、小兜的挤向长长的月台,跑着找票上写的车厢号。
我也算是个在外打工的,而且是个长工,算算已经打了二十四个年头。
时间长了,年龄大了,常常想起家,想起以前的光景。
小时候、童年的时光,留在记忆里,是最甜的,也是最美的。你无论多大,七十八十也好,都不会忘记从前的过往。小时候吃过的糖、玩的游戏,与父母在一起的光影最深入一个人的记忆。
小时候趴在父亲肩头睡着了,是温暖、是幸福;母亲怀抱着你,是母子连心的亲情。
回家的脚步啊,永远不停止;回家的心情啊,永远在流淌。
无论天涯,无论海角,你身处何方,家的一草一木,人情事物,依然 定格在你的印象之中。
当年与父母挥手作别的那天,泪眼婆娑,迷离了整个春夏。平日闲暇坐下常常想起、想起那天离别故乡的情景。
我们忙碌在生活的时空里,我们还在围绕圆圈转。转身流年,苍颜白发,不觉过了多少个时日。
夜晚的星空,星子闪烁,排列整齐的三星还在。望着天上的明月,我又想起老家,想起苏子瞻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多么绝美的词句,又是何等的情怀。纵然隔着万水千山,亲人们都可以以月传情、相思、互念。
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何尝不是表达对故乡的浓烈的思念;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又是怎样的四方游子,因种种原因,不能回家,抑郁、苦闷;恰似“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伤感离愁。
凝望家的方向啊,我要回家。
回家是情愫,是心结,更是与父母相聚、陪伴父母余生的孝道哇。
回家的路啊虽有千辛万苦、虽有等待的孤独寂寞,但它都阻止不了那眼望穿的云烟,那路上行走的步伐啊。
走了走了,回家。
走进我的村,我的庄,进了我家的门。
走进家的厨房,坐在灶间,燃起劈柴,烧旺灶火,温暖了农家的那个小时候的庭院。树影斑驳,枯叶飘落。
母亲慌着和面,要为回家的儿子炸他爱吃的葱花丸子。我记得,母亲只有过春节才炸一些丸子,现在还没到过春节,母亲就慌着侍弄,她是越发的爱他的儿子。母亲细细的切上葱花、姜末,放到和面盆里,再打上三五个鸡蛋。母亲用手来来回回的揣面,然后盖上抹布醒会儿。
我的回来,母亲高兴起来,忙活起来。父母为儿女操劳一生,忙碌一生,挂念一生。苍老的父母见儿女回来,欢喜的像个孩子,又不拾闲的忙活着。拿她做的最好的饭菜、来迎接回家的一群娃儿们。我喜欢吃母亲炸的丸子,素绵爽口,那个香得唇齿间余味无穷啊。
母亲一下一下往锅里下着丸子,我在灶间,拉着风箱,填着柴火,旺旺的火苗,映着母亲的满头白发。啊,多少年了没这样好好地看看母亲啦。世间还有什么比得上这母子深情啊,儿女是母亲身上的肉,哪个母亲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啊。母子一场,是你和她的缘分,我们要用心呵护好这样的亲情,因为在我们匆忙的岁月里母亲渐行渐远。
回家,围着炉火好好陪陪妈妈,陪陪我们的满头白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