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君从事与经济有关的工作,所以对经济类的新闻很是留意。今天的这则消息引起了清风君的注意。
说是一个女子拿着一张1979年的人民银行的5年期定期存单到银行取钱,金额为560元。
银行给出的答复是,由于银行改制,该业务已经由工商银行承接。后工商银行的工作人员答复:需要两到三周的时间复核存单真实性并给出具体的金额。
银行的人给出的答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根据当时的国家政策和现在的操作规程就应该这样操作。不过得辛苦一下接这个活儿的工作人员了,因为当年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的信息化操作系统,全部是手工记账,得逐一查找。如果找不到当年的留存的档案,更是一个麻烦事儿。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银行工作过的人肯定都听说过这种“木乃伊存单”,但很少能见到,因为很少有人能把钱存这么长时间。
说取不出钱有一点儿夸张的成分在里面。虽然比照国外的一些老牌银行,我们国内银行的服务水平差得很多,但要是存款丢了,信用就不值钱了。
如果我要是今天这个存单的主人,我选择不去取这个钱。因为钱取出来了,就真的损失掉了。560元在1979年算是一笔巨款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两个时期货币的购买力不一样,当年的巨款就算加上利息,在今天也不会有多少。
记录这笔存款的那张存单在世面上却并不多见了,物以稀为贵的道理谁都懂,这个存单的收藏价值要远大于存单上面记载的金额。
从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到,这张存单当年的发生地点在呼和浩特,清风君更想知道这张存单背后的故事,在1979年的中国内陆城市呼和浩特,存款人当年是什么身份?又为什么要存下这样一笔巨款,为什么存了这么多年才取出来?
这些答案在新闻中不得而知,可能又是一个淹没在历史水平面之下的一个城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