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命紫云袅袅》系列 第086篇
人的生命,体现为现象(性)、本质(命)和走势(生)等三个方面。生命修炼,包括养命、养性和养生等三个方面。养命,包括养身(肉体)、养心(情体)、养灵(慧体)等三个方面。
一、养身
身体是命的载体,本质是材料(肉体),体现为本能。如何养身?保障本能,保持“自然”,莫被物扰。
首先,物质的法则是代谢和守恒。作为物质材料的身体的养护,主要是新陈代谢的彻底与及时,保障先出后入,饮食合需(符合生理功能的客观需要),出入平衡。不可贪吃贪喝,又懒于疏通经络,代谢不出去。
其次,身体由“五脏、五殖和五脑”等三部分组成,其中,五官是身体及其生活的出入口,决定着五脏系统的兴衰。养身,先要从五官做起,做到养而不耗,利而不害。五官的养命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赏鉴:包括本色、本声、本味、本嗅、本能等,即欣赏和借鉴万物的本真,真与真相应而互补,不企图占有或享受。应漠视或远离“假货”。
比如,看一个人的外貌,听一个人的声音。对其真诚朴实的声色,欣赏和祝福,对其修饰或应付的声色,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心动。对待人类之外的万物,则永远欣赏和祝福。
2、引领:保障养命,避免耗能,保障向生,避免趋死。本真可养命、向生,人为的修饰、应付、妄为则耗命、向死。我们要主动选择前者,心不偏,用心均,不被动。这就是对养命的正确引领。
二、养心
心是命的呈现,本质是能量(情体),体现为潜能。如何养心?启用潜能,莫被人搅,保持“自己”(本我)。
能量的法则是守恒,守恒的途径是平衡,心平衡了,才能活出潜能。所以,养心,就要保持内心平衡。首先是内在平衡。有信仰,能量平衡。信息上,自然更新。
其次是内外平衡。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被贬损时。你被别人贬,就颂对方远,心态更平衡,再找自己善;你被别人损,就称对方真,心态更平衡,启智大爱伸。
比如,别人贬你时,你说:“你看问题真准,将来一定了不得。”这样,双方的心都可以保持平衡了。
2、被褒益时。你被别人褒,就夸人心好,心态更平衡,再察各巧妙;你被别人助,就对人祝福,心态更平衡,代偿换角度。
比如,别人夸你时,你说:“你对人真好,我一定要向你学习。”这样,双方的心就可以保持平衡了。
对于某件事情的损益亦是如此,损时找补,益时付出,即可保持平衡,不失偏颇。反之,如果对损益分辨是非,心生得失,就会打乱内心平衡,无法守恒。
三、养灵
灵是命的本体,本质是信息(宗体、灵体),体现为“境能”。养身、养心,最终还是为了唤灵、养灵。如何养灵?调用“境能”,莫要“外散”,保持“自醒”。
“境能”,属于介能,与自己相关的公奉能量,比如元能、公理、外物等。“外散”,是说离开命性,活到物性和异性上,被外物左右,追求外物去了。一旦“外散”,身长病灶,心生怨恼,灵就要外逃了。
灵的特性:一是公,二是欢,三是创。想要活灵,活出境界、自在、乐活和意义,就要往大爱、大公、欢乐、领创的方向上走。这是养灵的根本途径。养灵的基本途径,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心禅定、安身。忘却外物,尤其是钱权色利情名,通过静、定、松、空,实现觉醒。比如打坐、站桩、运动、遵循天道、为所乐为等。
2、身公奉、立命。讲公奉,讲公理,循大道,行大义,就是符合灵性。符合灵性,养的是自己的命,而不是损己而利人,还可以解人之难,引领别人成长和提升。忘我,无我,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也是养灵的妙境。
灵,救身痛,远心动。享身痛,心安静,就可养灵。平常,我们总是害怕身体上的酸疼麻胀痒,其实,这就是我们的身体在呼唤自己的灵魂;总是对某些人事物不满意,不甘心,其实,这就是我们的心离开了自己的灵魂。
其实,人的身体出毛病,是从灵魂(信息)闭塞开始的,人的性命出问题,是从生活淤堵开始的。以上养命的基础和法则,再加上养性和养生,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地保障我们可持续地活好、活高、升华、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