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金算是少数我全面接触过的美国作家。
算是由于金的叙事基调的缘故。他那带有阴暗感觉的腔调拿捏得很准,是讲故事人的调子,不动声色,无论怎样惊心动魄的情节在他那里也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同时又煞有介事,带着毋庸置疑的权威,慢慢地将人拖入一个臆想的世界。
至于在《肖申克的救赎·四季奇谭》中,《刺激一九九五》的原著《肖申克的救赎》自不待言,早已被捧上了天。但对我而言,沾有微微血腥味的《纳粹高徒》才是金的小说的阴暗感的最佳体现。
这从它的情节就可以看出,一个老人,一个少年,相携走过多年,然而这“相携”竟是权谋和博弈的结果,老少两人逐渐同流合污后的对社会的恶意更是让人感觉难以窥测这世界中黑暗的极限。
故事由美国少年发现邻居是纳粹杀人魔头写起。其实当我每每看到纳粹余党的历史,都不得不惊奇于纳粹的能量,众多组织都在中枢被消灭之后一夜之间走向毁灭,但纳粹余党仍能在摩萨德的追捕下,四处流离。新纳粹主义仍在抬头。不知是不是它恶到极致的体现。
但我其实更相信,是人的心中涌动的恶会蠢蠢欲动。就如这本《纳粹高徒》中的基调一样,纳粹是阴沉的。就如大秦尚黑以压迫气势冲击天下一样,阴鸷的国防军曾踏碎欧洲,阴沉的国家仿佛就是代表邪恶。当这样有着具象形象的实体映射在杜山德身上时至于在《纳粹高徒》中,当七十三岁的杜山德重穿上党卫军制服的那一刻,就来到这篇小说的转折之处。那时,当压低的帽檐衬着杜山德的眼鼻的时候,自然有一种上位者的煞气冒出来,就好像我也确实看到有一种血一样的东西会从杜山德的帽檐下渗透出来,但那时,托德是避无可避的,那种威势会使得他心中的怪物成长地比他自身更为强大和坚不可摧。那个妄图控制杜山德的原本的托德也就在杜山德伸直右手行纳粹礼的时候在不得不受到杜山德癫狂的情感的支配的情况下不受控制般的崩溃了。
再之后,恶念已生,就很难回归初心了。托德的阳光人设,崩塌于杜山德死去之时。之后的托德,与他的辅导员,爱德华,算是一个反讽,明星球员托德的龌龊,窝囊可怜的死去的辅导员。托德在他人生的终响时不可谓不疯狂,也许正是那时候他彻底臣服于他的恶念,于是在那时他在癫狂中走向毁灭。如果说像爱德华的人生是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那么,在托德挂着胜利的微笑要求在杜山德给他讲述故事的时候,他的人生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罪恶。
于是我们释然了,总有些东西能让我们走向罪恶,而后毁灭,但毁灭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
也就是如此,我们才能悬崖勒马,停止去敲开那扇或许托德曾无数次后悔去打开的门,重拾善良。
或许这就是这篇小说的意义。
2017年8月28日21: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