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带3-6岁的孩子读经

      这个年龄段是单纯读经的大好时机,同时也是极考验家长耐心和定力的时机。3-6岁,孩子自己的想法还比较少,家长可以影响和塑造的部分是很多的,所以我们更要为孩子谨慎打造周边的环境,尽量给孩子塑造一个良善的,清净的,优美的环境。

       今天这个时代,可能不能如孟母三迁这般方便地搬迁家庭住址,但完全可以在家庭这个小环境里去尽量地营造一个清净学习的环境,这个需要父母双方共同的认同与努力。

        3岁以后,孩子慢慢可以稳定地坐一会儿听你读点什么的时候,便可以正式教他读经,让他坐下来,面前放一本书,说,来我们一起读书,我读一句,你跟一句,那么,正式的读经就开始了。

       现实可能没有描绘得这么美好,孩子各种不愿意怎么办?我想除了读经,孩子一定也会有别的事不愿意,而又必须要求他去做的,那是怎么办的呢?那读经也是一样的,只要父母信心坚定的,一定能想出办法来让孩子开始做这个事。

        每次的目标都是跳一跳能够上就好,切忌过于心急,视孩子的状况而定,比如开始只要坐下来读就是一个进展。读三分钟也可,五分钟也可以,这个年龄的孩子是没有时间概念的。家长读一句,让孩子跟一句,记得常常微笑鼓励。持续一段时间习惯了这个一个读书活动后,可以尝试慢慢延长时间。

       刚开始读经以分篇为好,先反复读熟一篇为目标。

比如论语第一篇“学而第一”,家长带读,计遍数,划正字,每读完一遍,就划一道,一般20遍到30遍,就可以比较熟练地读下来了。开始可能几天才能勉强读完一遍,也没关系,耐心带孩子读下去,第二遍,第三遍的时间通常都会缩短,而且渐渐地孩子能自己接出后面的内容,那就让他自己往下读,读不下的家长再带读,能自己读的就鼓励,但不强求。后面随着对读的内容越来越熟,慢慢地孩子就能自己读完一整篇了,这时孩子应该是很有成就感的,通常他会愿意读的时间稍长一点,做的过程中,细心体会,抓住孩子能获得成就感的时机,慢慢地延长时间,但是不用提及,只要自然而然地多读一点就是了。这样孩子能坐定的时间越来越长,也许后来一天就能把一篇读几遍,这都是不能事先预期的,凭着诚意去读就是了。

        这样第一篇“学而第一”读完20遍或30遍后,就可以开始第二篇。一般这个遍数后孩子都能自己读下来整篇。不建议在第一篇停留太长时间,因为那已经成了舒适区,孩子会更喜欢读熟悉的内容,人都有惰性,这一篇孩子读得比较熟了,会比较不畏难,爱读,而开始新的,又会有畏难,要带着孩子跨出这步,重新带读,一遍遍下来,孩子又会经历一个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当中会让他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

        第二篇也是如法炮制,这样一篇一篇直至读完20篇论语全文。这时孩子的读书能力应该是上了一个小小的台阶。

        如果怕前面的遗忘,一种复习方式,就是每次读新的前可以先把前面的复习一下,但是这样的作法会因为读到后面前面需要复习的越来越多,那么读新的时间就越来越少,可能会有一些困扰。

        现在更方便的复习也可以备好论语的音频,平时经常放着听,这样虽然前面的篇章没有复习,其实通过每天的听,也是相当于在复习。这个方法也是很不错的,孩子的听力相当敏感,不必很专注用心地去听,一样有很好的效果。当然不要与其他各种杂乱的声音在一起,比如电视等。

       读完20篇后,就可以整本地读,从第一篇开始读,读到时间后就停下,比如在一个小时里,读到了先进第十一,那么夹好书签,明天从下一篇颜渊第十二开始读,把整本书读完后再从头开始。周而复始,随着读的越来越熟,每天在读的时间段里,能完成的篇章也越来越多,家长要及时鼓励,让孩子自己也看到这一点。到某个阶段,孩子应该能在1小时内把整本论语读下来,这时孩子是很有成就感的。

        然后继续这样读,直到把论语读完100遍,换书。期间一直保持论语音频的播放跟进复习。

       为什么要读完100遍呢,这是一个大概的遍数,我们也是按此来操作的。相当遍数的重复是很必要的。孩子这个年龄,他是喜欢重复的,另一方面,我们利用他喜欢重复的特点,尽量把经典多多地去重复输入,透过重复地输入,重复地读一本经典来增加孩子大脑的脑细胞的发达,文字的图像和声音反复刺激协助大脑细胞的成长。因为小孩四岁前大脑就完成百分之五十,三、四岁到八岁又完成百分之三十左右,所以小孩若是可以读经几乎都会有较高的智商。一般说来,大脑神经发达者,思考反应敏锐,反之,则为迟钝。所以,应事先建置一个优良的脑神经系统,以为预备。而人类脑神经的发展,主要是靠后天的讯息刺激。发展的潜力,在原则上虽是无穷无尽;但发展的时机却有限,其时机起源于胎儿,愈早可塑空间愈大,愈晚则愈僵固,到十三岁大体蓝图底定,成为一生思考能力仅有的供应场。

        一个反面的例子,如果不读书,只是在家里放电视,也是一种讯息的输入,但是因为电视是不会重复播放的,各种广告,新闻,电视剧轮番上场。即使是新闻节目,每时每刻也是不同的讯息,这样繁杂的输入对孩子有害无益,因为没有重复的讯息,不能对大脑产生良性刺激,只会增加躁动,引发日后不能专注的弊端。不少电视节目当中的价值观导向也很值得警惕。

        在孩子渐渐稳定读书状态后,基本上可以一天在固定的时间读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以时间计,这样读的遍数不管多少,不管读的状态如何,到时间就停下了。在这个时间段里尽力去鼓励孩子,推动孩子张口读,完成即好,没有评判,没有成功失败,这样做下来,应该总体上大家都是轻松愉快的。

       为什么最好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读呢,这样比较有仪式感,比如选在孩子最爱的活动前面,读好再去做,这样可能进展会顺利一点。父母可以跟孩子说,来,我们读好就去干嘛干嘛,开始可能要坚持一下,慢慢地习惯了,就水到渠成地读了。孩子会觉得像吃饭,睡觉那么自然,自然没有什么反对了。偶尔可能还会有想懒一懒的时候,也要予以理解,毕竟我们大人有时会也,但仍然要想办法挟持着读一点,如果哪天状态不好,那么恢复了以后就仍然拾起来。这样偶尔的中断并不影响天天读经的大局。

        有句话叫“不怕慢,只怕站”,特别在开始的阶段,每天多读少读不要紧,读的响不响亮不要紧,偶尔东摸西玩也不要紧,当然,尽量有心地让他向多读一点努力,读得有精神一点努力,尽量不玩东西努力,但不去特别地强求,正面多鼓励就好。

唯一要坚持的,就是每天,开口读。

       读书其实是简单的事,难在坚持,让孩子读书其实也是简单的事,难在大人的坚持,父母自己对经典有充分的信心和热爱,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教育有充分的信心,这种坚持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现在的读经本都是大字拼音,不存在不认识的问题,可以说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但是好东西送到嘴边也还是要张口去吃,少了自己坚持的一环,那么这个事情就做不下来。

        小欣同学和小安同学,在3-6岁这个阶段,基本上就是这样去操作读经的,没有什么花哨的技巧。有的就是我自己一份对经典的诚意,希望把这么好的东西带给孩子,先种上一颗良善,智慧的种子。她们通过读经,字卡也闪一些,字卡也可以作为辅助的认字,认识了常用字,差不多都在3-6岁这个阶段即开始自主阅读。

       那时候也急过,也吼过,也不是一个温柔似水的母亲,修养很不够,也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但好在天天自我反省,终究还是老老实实做下来,就像王教授说的,只要能读下去,暂时好的,暂时不好的,终究都会好的,我深深地相信。

        孩子们从读经到阅读,再到学校的功课,得到了很多正反馈,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自己也越来越认可读经典,上次我提到现在学校功课多了,是不是读经先放一放,我本来料想孩子会顺水推舟地同意了,结果孩子自己不同意,说这是我们家的特色项目,也是非常重要的,还是要坚持读下去,我听了也很感动。

       现在读经已经习惯,是我们大家的日常功课,有时常常感觉大家都是同学,一起在学习,一起在成长,已经没有在教谁读经的问题了。

        把3-6岁的这个阶段耐心好好地做下来,好好地这样读上2、3本书,也许更多,但也不贪多,把读书的功夫练扎实。能够整本地这样读下来,读书能力必有大幅度提升,附带专注力,忍耐力,都会顺便跟进,这么养成习惯,后面阅读习惯的养成就是一马平川,稍微引导一下,提供一些好书就行了。这样的好习惯是不是金不换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