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NUS的第二个月,我和我们小组的印度小哥产生了有史以来(虽然历史也不长)最大的分歧:看内在还是看脸。
这不是鸡汤,起因是在进行UI design作业的时候,我们开始学习c#编程。于是在我埋头苦想UI的时候,小哥敲着代码头也不抬的告诉我,这没有用的东西,coding最重要。我问为什么?小哥接着头也不抬地嗒嗒敲着键盘“因为没有用阿,我们是要学编程不是要学画图。”见我愣住,又接着说“呐,你看,UI就像是一个人的外表,coding才是内在根本,你和人相处是看外表还是内在?”
印度口味的余音绕梁,电脑屏幕映衬下的小哥就像个哲学家。
所以说,看内在还是看脸?
与人相处,用心交流,人说纵然生的好皮囊,腹中原是草莽,此种人必是不可交心处之。那么转眼到设计层面上,用户肉眼即见的UI界面,正如外表,而代码编写藏在窗口之下,就像是人的内在,印度小哥的比喻不可否认的恰当。按照他的说法,我绞尽脑汁想出的界面们莫非真是草包的皮囊,没有用的外表?
关于这点的思考,我确实挣扎了很久,一是内心不认同小哥却找不到强有力的理由反驳,二是我的同学们,很大比例是coding至上主义者。coding至上,也就是无论何时何地看见什么都要往代码编程上想,万物皆为空惟有代码强,印度小哥就是里面的杰出代表。他们是我挣扎的源泉,也是我豁然开朗的引线,因为某天一个同学见我在看简书(不是广告),兴致勃勃地问我“你也用这个app啊,你知道它是怎么编出来的吗?”
我哑然,因为真的不知道它是怎么编出来的,其中设计有精妙之处,我确实不知道它是怎么编写的。但是转念一想,我为什么要知道它是如何编如何写?除去我的学习需要,单就一个普通用户来说,我只能接触到的,不就只有满足功能和用户需求的UI界面吗?使用者通过界面进行操作,实现软件功能,网页同理。没有一个app或者网页会对用户显示“您好,欢迎使用,想注册吗,编段代码喽。”
与人相处自然看内在,但网络世界与人类社会不同,所有的软件与网页设计均是服务于人的产物。不是所有人都是程序员,也不是内容都可以毫无保留展示在用户面前,在用户使用过程中,UI界面便成了联系用户和功能使用最重要的媒介。
换句话说,互联网是个看脸的世界,在软件及网页设计中,UI设计至关重要。
这里我想起了一个以数字命名的最近莫名红火的app,因为不是赞扬所以我不想说出名字,这里以“未成年”代替。“未成年”这个app,当初看很多网红使用,可以直播,可以发照片和视频,几乎集合了当下流行的所有社交元素,光看介绍我都觉得好玩,就去appstore下载来。社交软件首先都要注册,没想到光注册就花了我小半天,因为名字输入完了永远无法进行下一个操作,没有任何提醒,我只能漫无目的的随意输用户名。google了半天原来根本不允许输入中文,当下搞得一点兴致也没有,随便写了串字母草草了事。没几天听说因为少儿不宜的信息太多现在已经被苹果appstore下架,也是一阵唏嘘。
本来的兴致勃勃到后来草草了事,这便是受了界面友好程度的影响。即便是作为设计者,在开始编写一个软件或网页之初应该做些什么?最应该做的,就是设计。设计功能,设计界面,怎样的界面更友好,怎样的设计可以更便利的实现功能。这一切都需要设计者摆脱自己的定位,回到一个普通用户,那么如果我是一个根本不会编程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怎样最方便?
设计完功能和界面,才可能进行编写,因此设计便是代码实现的基础。
互联网世界复杂多变,总觉得自己也只是窥见了冰山一角,但这小小一角便可引发深思,深思之下便能探求更多。我很享受,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