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吴亦凡!一位认真演戏的小鲜肉,我们应当给予他多一点时间,没有哪一个老戏骨是天生的。
若干年后,当人类回顾中国的娱乐历史时,吴亦凡,会是我们所处的这个年代,无法磨灭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吴亦凡,一个从韩国回来的前偶像团体成员。
我对吴亦凡的脸有很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呢?
我曾经在评价春夏的时候,这么说过:
春夏有一张天生的“电影脸”,本身自带故事光环,眼睛里像泊着一湾湖水,拍硬照都像是有无尽的故事欲言又止,起点比一般的演员不知道高出多少,只要不自甘堕落,以后拿奖肯定要拿到手软。
同样的话,我在当时,也送给了吴亦凡。
虽说整体打扮还略偏偶像,但吴亦凡胜在,眼睛中有内容。
我曾断言,这个被粉丝们称为“天使般纯净”的少年,有一双并不纯净的眼睛。
他的眼睛里写满了不属于一个偶像的故事和欲望。
这种故事,增加了他作为一个偶像的厚重感,跳脱出了一般偶像的范畴。
而这种欲望,让他非常适合去饰演一个外表单纯,但内心复杂的角色。
他的眼睛,根本就是为电影而生的。
当时一个年仅24岁的非专业演员,拥有一双为电影而生的眼睛,你们知道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吗?
有多少如今的老戏骨,在20岁的年纪,都还是一双单薄的眼睛。
吴秀波
年轻时候的波叔完全一副乡村青年的模样,眼神里写满了无力。
唐国强
年轻时的诸葛村夫,帅是帅,但眼神里只有太阳,光芒之外再无其他。
吴刚
年轻时候的达康书记,似乎总是睡不够。
而在年轻的时候就拥有电影脸的那些未来影帝的眼睛,你们感受一下:
梁朝伟
明眸如星,如深夜絮语,难以抗拒。
梁家辉
孱弱无辜,优柔羸弱,落魄皇族带着最后的一丝倔强。
刘青云
少年早熟,不失纯真,感染力极强。
再对比一下,和吴亦凡同期的年轻人的眼睛:
董子健
董子健的演技很好,但眼神过于清澈,在那时还只能演少年类型的角色,这几年变化比较大。
陈学冬
除了好看,没有别的内容,眼大无神。
张哲涵
属于好看,但丢到人群里根本就找不到的那种。
现在再来看吴亦凡,你告诉我,他的眼睛里有没有戏?
暴食?色欲?贪婪?暴怒?怠惰?伤悲?自负?傲慢?
吴亦凡的眼睛里有七宗罪的颜色。
然而。
任何悲伤的故事都有一个令人心碎的【然而】。
然而吴亦凡是个歌手。
正当我惋惜,华语电影界可能痛失了一个可造之材的时候。
然而
任何非常悲伤的故事都有两个令人心碎的【然而】。
然而吴亦凡一声不响的来演电影了,还是个主演。
这是一步开头错,步步错的坏棋。
错在哪儿,听我娓娓道来。
对于吴亦凡来说,如果他真的有心成为演员,他应该选择的道路是:
A:几年系统的学习,出演小成本电影的主角,偶尔出演大制作电影的配角,逐渐晋升到大制作电影的主角;
B:长期出演大制作电影的配角,偶尔出演独立电影的主角,逐渐晋升到大制作电影的主角;
然而吴亦凡选择的却是:
主角,配角,主角,主角,主角,主角,龙套。
让一个没有表演经验的人出演主角,一般会得到两种结果。
一种是:
另一种是:
这种仅存于皮相表面的表演方法,恰恰是没有学过表演的人,对【演技】的一种误解。
按理说,首次表演如此的糟糕,对于一个珍惜自己表演生涯的艺人来说,应该及时止损。
然而。
任何极度悲伤的故事都有三个令人心碎的【然而】。
然而吴亦凡突然在【主演】的道路上开始一路小跑狂奔,绝尘而去。
因此得到的结果自然也是令人心碎:
虽然有一部分别有用心的吴亦凡黑粉总喜欢用:
演技这种事是见仁见智的,不管你们怎么说,我觉得吴亦凡演的挺好。
这样的话,来试图给吴亦凡招来更多的黑子。
但这句话本身就具有极大的逻辑问题。
首先,你认为一个为了成为唱跳偶像而特训了多年,却没接受过一天系统的表演学习的人,演技很好?
这就好比你说:
陈奕迅真是一个出色的新媒体运营人员。
一样,完全是风牛马不相及的前因和后果。
其次,演技这种事如果只是见仁见智的话,那全世界有表演专业的院校都得哭成小媳妇。
从中世纪就开始传承的表演艺术,到18世纪被认定为一门专业,到了你的嘴里,成了【见仁见智】的玄学。
来你自己先笑一个。
但如果说,吴亦凡至今为止,已经演了超过10部电影,演技依旧没有进步的话,那也是有失公允的。
至少他已经由一个放不下偶像包袱,演戏整个人hold成粽子的门外汉:
进化成了一个敢于放飞自我,并用心体会角色本质的体验派演员:
通过这10部电影,吴亦凡终于跨出了成为演员的第一步。
这对于一个职业是歌手的人来说,已经是不小的进步。
作为吴亦凡的真爱粉,我们应当鼓励。
然而,对于吴亦凡这样一个脚程虽慢,天资虽差,但有心进步的年轻人来说,他始终还有三个被人嫌弃的理由:
一、无法探寻自我和本我的矛盾造成的个性割裂。
我们大多数时候在舞台上看到的吴亦凡是这样的:
状态关键词:酷,稳,收。
而我们在舞台之外看到的吴亦凡是这样的:
状态关键词:疯,逗,放。
到底哪一种吴亦凡才是真正的吴亦凡?
我们不知道。
但他需要知道。
这就好比,曾经被割裂在朋克和逗比之间的大老师,走上了哲学的道路,才算是真正找到了自我。
金句频出的大老师终于在音乐和综艺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如果吴亦凡一直无法找到自己作为歌手和演员的平衡点,那么他两边都无法取得杰出的成就。
如果吴亦凡终于找到了这个平衡点,那么他就能够跳脱出歌手和演员的桎梏,也许他会成为大老师一样的段子手,也许他会成为其他的什么。
有无限可能,谁知道呢?
二、商业范畴和舒适范畴无法达成统一的形象隔离。
商业要求吴亦凡必须成为他没必要成为的人。
比如扛票房的主演,综艺节目的众矢之的,流行音乐的领路人。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看到的吴亦凡都是这种迷茫的眼神: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种发自内心的疲惫,它骗不了人。
吴亦凡现在的状态,很像早些年的景甜。
早年景甜也不是一出道就让人们嫌弃她总演烂片的,至少是有一个过程。
景甜演第一部电影,观众:这妹子谁啊?这片子真烂。
景甜演第五部电影,观众:这妹子怎么老演烂片。
景甜演第十部电影,观众:有这妹子,那电影肯定烂。
但后来,景甜的商业范畴不再是电影了,而是回归了她的舒适范畴----我只是个单纯的想演电影的女孩子。
这时候景甜的口碑就有了转变。
景甜演第十五部电影,观众:嗨,又是这妹子,看看这次能有多烂。
景甜演第二十部电影,观众:妹子,加油,你已经进步很多了,我相信你有成功的一天!
这种口碑的转变,也是吴亦凡要学习的地方----终有一天,人们会明白,你到底要做什么。
三、黑粉恶意吹捧和真粉客观对待的应对选择。
这是一个偶像必经的选择之路,很残酷,也很关键。
偶像的粉丝很多,但一样米养百样人,人多的地方就有江湖。
中国的爹妈也有很多,个个都说自己爱自己的孩子,但熊爹妈也不少见。
粉丝也一样。
说好话的粉丝不一定就是好粉丝。
说坏话的粉丝也不一定就是坏粉丝。
但试想一下,当你把只考了50分的试卷拿回家时,你的父母说:
孩子你太棒了!你简直是天才!我知道你有多努力!不要听其他人的批评,他们只是在嫉妒你!
那么若干年后,你会变成什么样?
虽然,当人们面对夸奖时,人性总会本能的让你选择相信。
吴亦凡也面临这样残酷的选择。
夸自己的,他当然知道是害他;批判自己的,他也当然知道是为他好。
但他能取谁舍谁?
答案你我都知道,只是不愿说出。
尾声:
纵观吴亦凡短短几年的电影之路,就像一个赤脚的婴儿,走在充满折磨和苦难的地狱。
被错爱宠溺,被真爱嫌弃,这样的日子还要多久?
他的内心,是喜?是悲?是幸?是霉?是冷?是暖?
未来的道路,是明?是暗?是坦?是险?是山?是坑?
这些问题,或许都只能应了他的一句台词。
“菩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