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暑假的数学衔接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每年我都有不断反思总结,横向对比当届学生的掌握情况,纵向对比往届学生高中三年及高考的数学 情况。不断改进课程,期待能切实帮助到高中的孩子们。
高中数学差不多9本书,学习新课时间一年半,即三学期。不到两年的时间学习9本书,相当于每学期两本多,而难度方面相对初中有巨大的跨越。可想而知这对孩子是多大的挑战。
暑假衔接不科学,会造成孩子整个高中数学,学不得法,累且效果不佳。
不少辅导机构都是把高一第一学期两本书的第一本,从头到尾讲一遍。目的在于让孩子提前接触理解高一第一学期的知识,顺利渡过高一第一学期。教学方面侧重高中知识的传授与讲解,从他们的教材就可见一斑。
学习这一类的数学衔接课程,有得有失。孩子提前接触高中知识,让孩子更好的适应高中的数学难度。这无疑是不错的。
但初高衔接,如果把教学核心放在高中知识题型的讲解,这对孩子的数学是莫大的伤害。
毕竟初升高孩子思维方式能力,基本停留在初中水平。初中数学注重孩子的数学直觉感官能力,对于抽象数学语言的提炼、等价翻译、逻辑推理要求非常低,更谈不上高中六大数学思想了。另外初中孩子的计算功底,根本无法应付高中数理化的学习。绝大多数孩子理科不佳,原因都出在计算。绝大多数孩子,包括大部分考入四大的孩子,计算功底薄弱。我所说的计算,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而是计算过程中如何分析方程,分析不等式,如何把条件通过计算转化为结论等等计算过程。
初升高的孩子基本不具备以上提到的抽象文字翻译能力与计算能力。
而这两大能力,就是高中数学好与坏的关键因素。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相当于解决了高中数学基础的一半。能帮助孩子数学学习找到感觉,深度理解数学科目的核心思想,每一道数学题目的逻辑构成。就算不会做,至少知道自己在哪个点摔了跟头。
我们应当设置怎样的初升高数学衔接课程,才能有效解决上文提到的两大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