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在城市,很多人对孩子的教育是从胎教开始抓起的。
而在农村,家庭教育问题仍不容乐观。
现在,农村的条件是比以前有明显提高,孩子们的的物质生活并不匮乏,很多家长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习,低年级的时候,家长也会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
但如何对孩子的精神世界进行引导,很多家长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总觉得孩子吃饱穿暖就行,对孩子的心理关心不够,不会和孩子沟通。
在孩子面前说话也不注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完全不考虑孩子的感受,经常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心理暗示。
张三妈妈觉得孩子调皮,逢人就说这孩子调皮的很呢,不知道他长大以后,我能不能管得住他?
当妈妈的,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能不能管得住,都没有信心管住自己的孩子,那其他人哪能知道呢,这句话,透漏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不自信。
这句话说出来,就会在孩子心中造成这样的印象:我就是调皮,调皮就是我的本质,我妈妈不确定她以后能不能管住我,她就是管不住我的,我可以无法无天。
所以这个孩子以后越来越调皮,常常干一些出格的事情,父母无能为力,也不知道根源在哪里。
还有的人,说话艺术高超,经常是滴水不漏的表扬自家孩子。你不仔细想想,根本就听不出里面的玄外之音。
有人这样表扬别人家的孩子:你家孩子好乖呀,好安生,你看我家孩子,一天到晚爬高上低,一会都不闲着,真不让人省心!
这句话看似在批评自己的孩子,表扬别人家孩子,实际却是相反,他的潜台词是,你家孩子行动迟缓,不活泼,而我家孩子行动力特别强,机灵的很!
实际上,只要孩子是正常的,哪一个孩子不爬高上低呢?只是在当时,别人家孩子可能正处于其它状态,比如他在看别人玩,他很害羞,他的注意力没有集中等等。
还有一种情况是,这不是孩子的主场,孩子很容易察觉环境的变换,再调皮捣蛋的孩子,到了他不熟悉的地方,他就不敢轻举妄动了,一下子就会文静起来,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上面的例子还无可厚非,可下面的做法就有点不妥了。
一个妈妈,她生了四个女儿,好不容易得了个儿子,宝贝的不行。
儿子刚会说话,她天天抱着,哪里人多,就带着孩子到哪里去。当着大家的面问儿子,你长大后娶几个媳妇,儿子含含糊糊的说,两个!妈妈笑得合不拢嘴,大家也觉得很惊讶。
妈妈就再问一次,你长大娶几个孩媳妇?孩子还是说两个,妈妈笑得更高兴了,说,我也没教他,他就自己说长大娶两个媳妇。
周围的人也觉得童言无忌,也都哈哈大笑。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这里边有心理暗示,当她问孩子长大娶几个媳妇时,孩子说两个,其实他也就是随便一说,也不知道两个是什么意思。
但是妈妈的表情却喜笑颜开,她灿烂的笑脸,更加坚定了孩子的这个答案。只要说出这个答案,妈妈就很高兴,妈妈就会表扬,哪个孩子不喜欢表扬呢?
小孩子一个个都很机灵,很会察言观色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家里有成员说了这样的话,让他听见了,小孩子模仿力很强,有时候又一知半解,断章取义。
如果他妈妈逢人就这样夸,时间长了,就会强化孩子这方面的记忆。长大之后,他就会认为说两个媳妇是是很正确的,会让家人高兴和自豪的。
这种心理暗示是很可怕的。
我见过一个妈妈,孩子15岁了,正上初三。有亲戚感叹她孩子长得快,上一次见面时,还是个小孩呢,现在看着看着就像大人了。
妈妈当着孩子的面说,是呀,快着呢,今年都15岁啦,要是有本事的话,再停几年,带回个媳妇,我就要当奶奶了。
果不其然,孩子真是有了本事了。他上到高一就辍学在家,又停了两年,当他同龄人正上高三的时候,他就已经已经当了爸爸。
现在农村,十六七岁当爹当妈的并不少见。就像上面的这个孩子,她妈妈说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心理暗示。有本事就是让妈妈当奶奶,那他还念什么书?考什么大学?
妈妈看似不经心的一句话,也许会改变孩子的前途。所以,在孩子面前说话,别口无遮拦,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要做到心里有数,毕竟教育孩子,不是一件那么随便的事。
上面的部分,是说作为家长,你在孩子面前说话要注意,不要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心理暗示。
下面再说说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现在农村,网络都很完善,处处都能连到WiFi,村里人玩智能手机也玩的很溜。微信、淘宝、看视频,根本就不在话下,有很多年轻家长,整天拿着手机,手机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一会不看,就觉得心里发痒。
他们的孩子,在他们的影响下,耳睹目染,很小就喜欢玩手机。
在村子里,两、三岁的孩子,看手机的不少。有的小孩一旦哭闹,妈妈就说,来来来,给你看个动画片,孩子就停止了哭闹。很小的孩子,几个小时全神贯注的盯着手机屏幕看,看看笑笑。
村里有一个孩子,三岁了,不和其他小朋友玩,也就不和任何人说一句话,每天只是在家里看动画片,看看笑笑,有时候还自言自语。
孩子的妈妈和奶奶,说,这孩子内向,不爱说话,等长大了就好了。
等长大会好,当然是好事,可万一不会好呢?“来自星星的孩子”这个名词,她们肯定没有听过,也不知道什么意思。
也许在她们的潜意识中,她们觉得孩子那么小会看手机,会打游戏,是一件很骄傲值得骄傲的事。
我见过一个妈妈带孩子,她自己一上午盯着手机看电视连续剧,就给孩子另外一个手机。孩子全神贯注的看光头强,看了一集又一集,妈妈很满足,因为孩子安静,她在手机上看连续剧很顺利。
她偶尔瞅一眼孩子,告诉别人,看我孩子多乖,给他一个手机,就不哭不闹,能看一上午。
是呀,手机是最好的哄娃神器!
有的家长,也知道孩子经常看手机不好。偶尔想起来要制止孩子,抬头看看孩子,他正全神贯注的在看手机呢,急忙训斥,别看了别看了,看的时间不短了,对你眼睛不好。说着,就要去没收孩子的手机。
孩子愤怒的瞪着家长,又是踢,又是打,又是咬,看那架势,如果没收了他的手机,就像要了他的命了。
家长不管三七二十一,狠下心,夺过手机,孩子就躺在地上打滚,一个劲的嚎啕大哭。
大人和孩子僵持了一会儿,实在不忍心让孩子受那份委屈,就又把手机还给了他。
可手机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呢?孩子很小,视力就不好,眼睛不停的一眨一眨,去医院看医生,医生说要让孩子少看手机。
少看手机,可家长做不到呀。
孩子再哭闹,只要看到动画片就安生了。孩子再不高兴,只要让他玩汤姆猫的游戏,他就会笑。
看着孩子一下一下的打汤姆猫的耳光,把汤姆猫掀翻在地,把汤姆猫折腾的死去活来,孩子高兴的哈哈大笑,家长在一旁看着,觉得孩子会玩游戏,就特别自豪。
这样长此下去,当孩子上学的时候,厌学、逃学、上网吧、打游戏、买装备,甚至通宵达旦泡在网吧里,就不足为奇了。
闲了可以让孩子看看书,可作为家长,一年到头连一本书都没看过。还指望给孩子看书,那是不可能的。
可以想象,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长大之后会是什么样的呢?小时候千般溺爱,长大后行为不好,再去矫正,孩子比你还高,发起脾气来,像一头牛,你当然管不住啦!
为人父母,也许是很容易的事。但怎样教育孩子,却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