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9

      当我们觉得无法接受孩子的选择时,内心有一个声音:她不该是这个样子的,她应该是另一个样子的,内心就有一个评判的声音出来,觉得她离我们期待的样子相去甚远。我们就可能会停留在自己的不舒服的感受里。内心升起一些评判——她怎么是这样的,她应该如何如何。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换位到孩子的位置上去思考,当孩子躺平的时候,到底是怎么了?

        我们会认为,孩子就是想什么都不干,就是想上网,就是不想上学,不想打工。说到底,其他都是借口,实际上不就是懒,不就是怕吃苦吗?基于内心对孩子的评判,就会对孩子有情绪,同时,又特别想拯救她,拉她,家长就会焦虑、着急,从而失去了稳定的情绪,对孩子态度粗暴或者情绪对抗,这样就会形成亲子间沟通、合作越来越堵塞的恶性循环,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产生新的问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