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假期啊,到是放了个完整。原本安排得让人心动的计划,几乎全部夭折。要是都怪那新冠肺炎疫情,似乎也说不过去,不过,必定多数情况是受它影响而覆没。心无波澜,风平浪静,这滋味淡淡的假期,我居然也能品出味道了,疫情这几年,真是让我改变了不少。以前是无可奈何,现如今是顺其自然。
假期这五天,从来没有如此高密度地跟包子打交道。假期一开始,我们就去山上摘野菜,这种叫山苜楂的野菜,是春季包子馅儿的稀罕物。由于比较少,采摘也很费时间精力,这东西市面上很少有卖,其罕见程度远高于刺槐花。刺槐花也是春季包包子的首选,不过,今年温度偏低,往年五一遭际开败了的刺槐花,今年则是到了五一假期结束的时候,才开始盛开。假期最后一天,老婆在附近山坡上采收了一些,只有几斤,只够解解馋。这个五一,我们在大舅家吃到了山苜楂包子,老婆亲自包了茴香包子,由于假期闲得发慌,我们一大清早就出去溜达,刻意还去包子店吃了包子。从大舅家带回的包子,老婆亲自包的包子直到假期结束还没有吃完。这几天,只要是在家里吃饭,就是在吃包子,吃包子,吃包子。虽然都挺好吃,尤其是老婆包的那皮薄如纱的茴香包子,简直就是我的最爱。不过,总是这么吃包子,也不免觉得有些单调。
假期这五天,居然赶了三个集。原本,没有安排任何赶集计划的,但是,都偏偏水到渠成地赶上了。不是为了买什么东西,就是为了去看看,去逛逛,去感受一下人山人海的气息,去品味一下盛世的感觉。没错,现如今,还就集市上能感受到盛世的模样。以前是在景区里人挤人,现在是在集市上人挤人。景区说封闭就封闭,集市、市场虽然也会封闭,但是,也是最先恢复活力的地方。原来,盛世的模样,就在那集市的纷纷攘攘之中。黄务大集,从小到大去过无数次,我喜欢来这里赶腊月集,寻找年的味道。福山大集,这是我第一次来,得益于前一日在朋友家住了一晚,次日没啥事儿,就去溜达溜达了。下曲家集,这也是个老集市了,虽然几经易址,但是依旧有活力。2022年的第一天,作为新年的第一次出行,当时我就是来到了这个集市。如今这个时代,生活在城里,赶集已经不是必须的了。小区周边的小市场、菜店、商店都可以买到各种生活物资,但是,赶集,依旧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难得的,持久的传统。
假期这五天,做了三次核酸。有意思的是,每一次做,都在不同的地方,走到哪里做到哪里。第一次是在乡下,那一天,其实我们是可以不用做的,但算是凑热闹,我们挖完野菜后就赶紧去做了。这是第一次在乡村里做核酸,他们口中所谓的人很多,在我们眼里却像是在“凡尔赛”,想想在城里,我曾经多少次排队一个半小时才能做上核酸,平均半个小时能做上就算是很不错的了。在这里,最长可能也就排队半个小时,多数时候,应该都是几分钟完事。我们就是来了之后,没有等,直接就扫码做上了。第二次做是在自己的社区做,由于放假,大家都不怎么着急,排队半个小时就做上了。第三次是在朋友的小区,排队也有半个点儿吧,不过,人家这里发卡贴儿,感觉人家这里的卡贴儿比我们那里的好看不少呢。五一前是每天做一次核酸,五一期间基本是隔一天做一次。但凡是要求做的核酸,我们都会去做。这也算是为抗击疫情做一份力所能及的事儿吧。
包子、赶集、做核酸,这是今年五一的关键词。想起去年五一,我们全家趁着疫情的空隙,去苏州和上海游玩。当时,虽然也有些提心吊胆,但是,远没有今年五一这么郁闷。今年五一的上海和苏州,跟我们烟台一样,都是风险区,只不过那边的疫情形势要远比烟台严重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