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学
父亲上学时成绩很好的,可惜碰上了文革,改变了父亲的命运。其实父亲说有一次招飞,为了让他有一个好身体,当时的老校长专门给他批了一袋面粉,蒸白面慢头给他吃。又带着他去体检,最后因为心脏有杂音,没有过关。父亲每每说到此处,总是慢慢地,是平复自己的心绪?
后来哥哥弟弟上高中,父亲一定要让他们先报军校的。在父亲的观念里,家了出了当官的,那是祖坟冒青烟的,他说我家的坟地风水好,我弟弟出生时他梦见有一位仙人牵着一条小龙。这些征兆让他相信我家能出大人物,终于在父亲的逼迫下弟弟上了装备技术指挥学院,又读了硕士博士。上军校,走仕途终不是弟弟所愿,为此父子二人讲话总是讲不到一块。去年弟弟转业了,父亲老了,也慢慢接受了弟弟的选择。父母现在跟着弟弟一家生活,还是弟弟在跟前尽孝。
父亲在上学这条路上没有走出来,自然特别重视孩子上学,我们兄妹三人也算争气,至少在当时也是远近几个村里的佼佼者。哥哥中考时考上了县一中的实验班,当时只招80人,我和弟弟中招也是特别优异。父亲是木工,做好的家具到集会上去买。我们这儿地方小,三里五村都是认识的,自然许多人说到上学,说到我们姊妹三个,父亲收获着周围人的羡慕,这些羡慕冲淡了他身体的劳累,填平了他脸上的皱纹。
我们考学时父亲研究就考学的相关问题。我第二次参加中考,父亲在家。他就骑车在考场外等我,回家的路上,我骑着车,他骑着车,一路上他问着,我说着。父亲给我估了510分(当时满分550分),中招成绩下来我考了511分。那年我哥参加高考,父亲开始拿着厚厚的报考志愿的书,有空就看。那年的夏夜,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听郑州经济广播电台播报的高校录取信息。那年哥哥报的川大的高分子材料工程,哥哥的分数超去年川大三四十分,但那年他的化学没考好,第一批终点院校哥哥没被录取,后来只上了郑大。当时父亲让哥哥报北师大,但哥哥说北京的大学分太高,没有听爸爸的话,结果那一年北师大的分数特别低。父亲后来还帮助村里的其他认报过志愿,他们都被合适的院校录取。
父亲读的书多,懂得也多。每次吃饭时,父亲总会讲历史故事,讲见闻经历。没有广播电视的时代,父亲就是我们的百科全书。我小的时候,外号“百事通”,初中学历史时,我一下就喜欢,而且成绩极好。弟弟的历史成绩更好,高中选科时,历史老师给他做工作让他选文科。但父亲太固执,亲手点燃弟弟的兴趣,又亲自扼杀了弟弟的长项,逼着弟弟选了理科。弟弟屈从了,但一直闷闷不乐,这应该是父亲没有想到的。
父母爱子女,则为其计深远。父亲全力支持我们上学,应该是他能做到的最好的计深远了吧。真的感谢父亲,一路走来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