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秘密。
良叔曾组织过很多次即兴演讲沙龙,具体形式是,每个演讲者会抽到一个纸条,里面的内容之前不知道的。
可以是一个成语,也可能是个短句,甚至是一个名词。
演讲者要在看完字条后,马上发表3分钟的演讲,要逻辑分明,不能有“嗯”,“啊”这些词,时间不够或者超时都会被扣分。
这对一个初学者是非常艰难的,因为这种方法是反人性的。
人从思考到语言组织,一个3分钟毫无瑕疵的演讲,需要至少1个小时以上的准备。
所以,多数没有即兴演讲经验的人,都不可能顺利完成这次任务。
但是,我们几个组织者,都是老司机,大家正常情况下都能做到不被扣分。
是我们都天赋异禀?
当然不是,而是我们都通晓一个原理:模块化组织演讲内容。
简单讲,我们抽到纸条后,会根据内容考虑开头和结尾,这大概只花2秒种,这是仅有的需要现场发挥的内容。
中间的部分,则有一些模块来填充,而这些模块都已经是准备好的。
每个擅于即兴演讲的人,真的不是在当场完全去形成一套全新的说词,而仅仅在于组装。
大家都会有几十个“演讲模块”,有可能是个故事,也可能是个段子,或者是个理论,总之这些模块就如同乐高积木中的基础零件,你想要什么形状,完全在于你的图纸。
你可能会有质疑,抽到的纸条可能千奇百怪,这几十个“演讲模块”怎么可能都适用呢?
有一个词叫“逻辑自恰”,有些演讲经验的人,都会懂得,把纸条上的内容,和自己的模块,形成某种逻辑对接,以形成“自恰”。
所以,即兴演讲中最重要的在于开头,这需要你在很短的时间找到一种逻辑,来连接你接下来的模块,这虽然也难,但是总好过你形成一个3分钟全新的演讲词吧?
良叔不仅仅是在讲演讲,而是想向你揭示一个真相:
任何一种“技能”都是模块化的结果,神来之笔的可能性极小。
你想想任何一种运动是不是都这样?
梅西在场上的带球突破,虽然每一场比赛都是全新的,但是场景一定不是新的,他在无数次训练和比赛中,无数次遇到;
贝克汉姆的那脚明月弯刀,虽然每个场地都不一样,但是每个发球的距离是被他千百次验证过的。
当然,我所说的技能,可以范围更广,例如职场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场人是靠什么技能生存呢?
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技能 :解决客户的问题,解决老板的的问题,解决公司的问题......
是的,解决问题就是职场人的一种技能。
所以,有读者在后台问良叔,如何提高职场竞争力?
虽然宽泛,但倒是有个万能的回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日小随中,曾提过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方法,但是今天,根据即兴演讲入手 ,我突然有了一个心得。
当你感觉自己解决问题能力不足时,很可能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你是否把每一个问题都当成一个全新的问题,而忽略它们的共通性?
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要在问题到来前准备好一些模块。
二是,你可能已经意识到这点,可仍然发现无法处理一些复杂的问题;
这是因为模块积累的还不足,因此无法建立有效连接。
如果这样,并没有太好的办法,唯一可行的是,把每一个全新的问题,都放入你的题库,让它变成你的模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