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班后,收到S妈妈微信发来的消息,于是我们便有了下面的对话:
S妈妈:我感觉儿子的作文好差。
老师:请问具体一点怎么差?
S妈妈:我感觉到他什么都不懂。作文简直一窍不通。
老师:我们三年级才开始写作文,如果拿起一个题目就能成文,那就不需要从三年级开始学了,直接读六年级或者初中就行了。你是否要求太高呢?作文有很多的方法得一点点地交给孩子们,不可能在一节课或者一年中孩子就全部学完了。
S妈妈:您说的作文就是要多读书,我感觉他读的书没起作用。
老师:(发了一个苦笑的表情,然后没有继续回复。)
S妈妈:(估计老师在生气,所以再后来也没有同我继续聊下去了。)
其实,当时我是有点生气,总觉得家长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总觉得家长对孩子要求太高,总觉得不了解三年级孩子的学习水平,甚至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真实能力(智力)。
所以,一向喜欢在微信上和我聊天的S妈妈从此以后便没有再和我聊起孩子的作文的问题,甚至是学习的情况都没有聊过。后来,在每一次的作文中,我专门观察了S同学,如果我在写作之前进行了顺序方法的提示,他基本上能够写出文章的大概内容来,但是语言是很粗糙的。也就是说,很难在他的作文中发现一些生动的语句,有新鲜感的词语。
这不得不对我自己的作文教学或者语文课引起思考,在语文课堂上到底要怎样教。我是第一批部编教材实验老师,到今年为止,我已经教过一到三年级的部编教材,对于三年级的语文核心素养,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我在教学中尽量落实写作方法及阅读方法的传授。从以前学习写什么转变成今天的怎么写。我是这样教的啊,但是,学生的作文为什么还是没有达到我理想中的状态呢?
作文课到底要怎样上,语文阅读课到底要怎样上?2019年7月8日,我到重庆参加了《小学创意写作》第一届作文教学高峰论坛。在论坛会的第一天,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的《习作教学改革》主题讲座,为我解答了一直迷惑我的问题。
吴教授说,通过调查发现:事实上,只有极少数的孩子有足够的悟性,通过阅读掌握严谨的方法,丰富的词汇,复杂的从句,精妙的表达,多变的句型和漂亮的文章结构,这不仅仅是中国孩子写作的问题,更是国际的问题。
他说,语文课研究学习方法不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实行语言文字的运用才是关键,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生不会用的原因是缺少主动用的词句。课堂上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积累语言经验,寻找课文语言与学生语言的差异。课堂上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语言与课文表达的差异。
阅读课不仅仅是让学生读文章,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消极的语言尝试到能运用积极的语言。要把课本的语言输入到学生的大脑。语文课首先要读熟,读熟后才能达到语感的培养。读出感情不是小学生要解决的任务,那是播音员和演员必须掌握的能力,语文课先要让学生熟读成诵,读熟课文后,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寻找文中哪些词语是可以积累的,老师要深入到语言内部发现语言的不同妙处。仿写是语言运用的好方法。
总之,语文课堂上知识和方法的教授不能超过百分之二十的时间,要留出百分之八十的时间让学生去实践。我们要透过问题,探求本质。
吴老师的讲座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
再回过头来想想我和家长的那一次不愉快交流,我的心中已释然。原来我的语文课堂教学问题就出现在只追求“教过,没有在教会”上花时间,下功夫。因而致使学生语言积累不扎实,学生仅仅局限于“学过”而非“学会”。
感谢家长的“质问”,是她提醒我重新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她提出的问题,让我进一步去研究作文教学到底朝着什么样的方向走。吴忠豪教授的讲座就是雪中送炭,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学生是否“学会”的问题,搞好语言积累和实践的联系。
吴教授的教育思想,不正和我们学校的引导发现和美成长课堂理念相吻合吗?在以后的课堂实践中,不仅要注重引导,为学生搭建习作的梯子,更要注重实践,要注重实践后检测学生是否得到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