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我们生下来哇得一声哭,便开始与一个年轻的女性产生了一生千丝万缕的情感。从那第一声起,我们饿了本能地知道找她,困了要在她的臂弯里才睡的香。这个偌大的世界,小小的我们初来乍到时,妈妈成了我们最相信最依赖的庇佑。
我总在妈妈为我忙前忙后做饭的时候想,这个无所不能的女性,在十月怀胎之前,是不是也被自己的父母像公主一样疼爱。
十几岁之前,像所有不懂事的孩子一样,我从不去想母爱是什么。
我看着她每天为了上学的我早起,变着花样为我做早餐,我却挑剔地觉得不好吃;我看着她一针针给我织起冬天的毛衣、夏天的凉鞋,却嫌弃没有伙伴们的时尚;我看着她每天骑车四趟风无阻送我上下学,烈日下她的皮肤晒出了斑,我却很少心疼她;她省吃俭用送我去学琴,我偷懒不好好练,一首曲子大半年才过去。
我以为她做这些理所应当。却看不到这份爱的重量。
写作文的时候,我写“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温暖如春”,也会在早读的时候摇头晃脑地和同学们背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些所有的一切,我都以为只是印在纸上毫无意义的文字而已。
网络上、报纸上,随处可见的伟大妈妈的事例,“地震时妈妈为了救孩子把孩子抱在怀里自己却被压在板下”“妈妈为了生病的孩子四处打工一夜白头”,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多得让人麻木,让十几岁的我一度以为,母爱没什么大不了。
十几岁叛逆期的时候,许多人开始觉得妈妈很烦。我也是其中一员。我和她吵架,叫她不要管东管西,跟她说你懂什么,我已经是个大人了你不要这么烦好不好。现在想起来,那么幼稚的行为,她当时一定很伤心。
上大学的时候,忘记因为什么,和她吵架了,冷战了一个多月,就在本市上大学的我,那一个多月里没有回家。我们谁也没有给谁打电话。我想,她是真的生气了。
可当我顶着军训后晒伤的脸回到家,这个吵架时还强势得不得了的妈妈,这个一个多月没有搭理过我的妈妈,这个仍然绷着一张脸看起来凶巴巴的妈妈,又是帮我做蛋清面膜敷在脸上,又是帮我贴黄瓜片,短短两三天竟然恢复得差不多。
天知道我自己在宿舍笨手笨脚想尽办法也对那张晒破皮的连无可奈何。可是她好像一个超人,什么问题都蒙轻松搞定。
唔,可爱的娘亲大人,不是么。
后来后来,我出来工作了。火车开动的一瞬间,我突然无比想念这个亲爱的人儿。我好像在一瞬间突然开始懂得她对我所有的爱,开始体谅她的不容易,开始心疼她辛苦操劳落下的风湿,开始想要保护她,像她最初对我那样。
我翻看她结婚时候的照片,年轻,美貌;我无意间听她说她年轻时如何如何,像每一个女孩子一样爱美,时尚。她没学过一天琴,我人生的第一首曲子《彩云追月》却是她在我少不更事的时候教我的;她自学过短短几个月的日语,现在我学的时候她还统统都记得。
自从上了大学,陪她的时间越来越少。她从一开始很不适应,变到后来的五项全能。她学会了游泳,还拍了自己跳水的视频给我看;她学葫芦丝,开视频的时候她给我吹《月光下的凤尾竹》;她继续练毛笔字,说有朝一日要成为书法大家;她说等我回去了,买一个电钢琴教她弹吧,我说好。
我身边的所有人都羡慕我,有个这么可爱又多才多艺的妈妈。在我的心里,她从未变老,还是那个年轻的妈妈。她不知道因为她是我的妈妈,我有多骄傲自豪。
日子一天天过,我会经常打电话给她,我在电话里跟她说,“喂马会计你好”,她回答我“哦哈哟”,我说“马阿姨我想你了”,她说“那就回来吧”。我在每一个节日里送给她祝福,在她生日的时候亲手做一个蛋糕状的储物盒送给她,偶尔寄给她一点儿小礼物。我们的关系更像一对好朋友。
我知道除了这些,我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在心里暗暗下决心,要活出个人样来,才能当面照顾她。而现在,我只能在两千公里外的异乡,甜言蜜语哄她开心。
零零星星写了些小片段,是自己的故事,也是每一对母女/子都有的小故事。也许妈妈们已经成为了菜市场讨价还价的平凡妇人,可是每个妈妈都一定还装着年轻时候的心态。妈妈们永远年轻。
最后,今天是妈妈生日。妈妈,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