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斑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则
可驯化的动物都是可以驯化的;不可驯化的动物各有各的不可之处。
驯化就是把野生动物改变成对人类更有用的东西。真正驯化的动物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它们的野生祖先。
各大陆之间野生祖先的这种十分不均匀的分布,成为欧亚大陆人而不是其他大陆的人最后得以拥有枪炮、病菌和钢铁的一个重要原因。欧亚大陆拥有最多的可供驯化的候补哺乳动物。这是因为欧亚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块,它的生态环境也是千变万化的,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从广阔的热带雨林、温带雨林、沙漠和沼泽到同样广阔的冻原,应有尽有。
所有这些事实表明,对于欧亚大陆以外没有当地哺乳动物的驯化这个问题的解释,在于当地现有的野生哺乳动物本身,而不是在于当地的人。
总之,在全世界作为驯化候补者的148种陆生食草类大型野生哺乳动物中,只有14种通过了试验。为什么其余的134种没有通过试验呢?弗兰西斯.高尔顿在把其余那些动物说成是驯化的努力失败,“注定要永远野生”指的是哪些情况呢?答案来自安娜.卡列尼娜原则。要能驯化,每一种候补的野生动物都必须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缺少了哪一个必不可少的特点,都会使驯化的努力失败,就像使建立幸福婚姻的努力失败一样。
人类同大多数动物缔结了一种不幸的婚姻,这是由于许多可能的原因中的一个或多个原因造成的:动物的日常食物、生产速度、交配习惯、性情、容易受惊的倾向以及群居组织的几个不同的特点。只有很少一部分野生哺乳动物由于在上述所有这些方面都能协调一致而最终得以和人类结成美满的婚姻。欧亚大陆的民族碰巧比其他大陆的民族继承了多得多的可驯化的大型野生的哺乳类食草动物。
第十章 辽阔的天空与偏斜的轴线
美洲的主轴线是南北向的。非洲的情况也是一样,只是程度没有那么大。相形之下,欧亚大陆的主轴线是东西向的。这种基本的地理特征在过去500年中对印第安人、非洲人和欧亚大陆人十分不同的经验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为什么作物从新月沃地向外传播的速度如此 ?回答部分地取决于开始谈到的欧亚大陆的东西向轴线。位于同一纬度的东西两地,白天的长度和季节的变化完全相同。植物的发芽、生长和抗病能力完全适应了这些气候特点。白天长度、温度和雨量的季节性变化,成了促进种子发芽、幼苗生长以及成熟的植物开花、结子和结果的信号。动物也一样,能够适应与纬度有关的气候特点。
欧亚大陆的东西向轴线使新月沃地的作物迅速开创了从爱尔兰到印度河流域的温带地区的农业,并丰富了亚洲东部独立出现的农业。欧亚大陆有着世界上处于同一纬度的最广阔的陆地,并由此提供了关于驯化的动植物迅速传播的最引人注目的例子。非洲和美洲这两个最大的陆块,由于它们的轴线主要是南北走向,故而产生了作物传播缓慢的结果。
大陆轴线的走向的差异不仅影响粮食生产的传播,而且也影响其他技术和发明的传播。当然,轮子和文字不像作物那样同纬度和白天长度有直接关系。相反,这种关系是间接的,主要是通过粮食生产系统及其影响来实现的。欧亚大陆农业的更快传播速度在对欧亚大陆的文字、冶金、技术和帝国的更快传播方面发挥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