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外面培训,和以前在部委里因为工作缘故打过照面的姑娘们,终于有机会好好说话。因为年纪差不多,撇开工作上的事,其他也聊了些女孩子普遍关心的话题。
和我同一个部门的姑娘A问大家,在座的有没有男朋友,大家都说没有。她笑称我们四个单身狗。另一个姑娘B附和道,毕业以后不比学校,在大学的时候每个节假日都安排好了去哪里玩,从过年一直安排到情人节,现在冷冷清清,除了上班就是上班啊,双休日也完全不够玩。接下来的话题非常普遍,相信也是在任何地方都会遇到的,比如隔壁办公室的某某,和你年纪一样大就结婚,又怀上了宝宝,明年就要生了。高中同学已经二胎了,大学同学又邀请我喝喜酒。没完没了的比较,相比于一手毕业证一手结婚证的人生赢家同学,自己独自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工作,看起来孤单的像个傻逼。
二十多岁的我们,看起来真迷茫啊。想要稳定,想要高薪,想要发展前景,想要婚姻幸福,还想要儿女成双。贪心如我,二十多岁的我还想要诗和远方,想要足够的社会阅历,想要有处事游刃有余的工作能力和进退有余的人际关系能力。在二十四岁的时候辞职独自踏上前往巴西的飞机,除了参与并亲眼见证里约奥运会、残奥会,我还和志愿者小伙伴一起登上了三毛曾经走过的马丘比丘。那一瞬间,当无数次在书里出现过的景象一下子真实的塌陷在眼前时,突然觉得好像二十多岁梦想拥有的一切,似乎都有慢慢实现的可能。
我最喜欢的央视驻外记者,同时也是网络爆款文章作者孙晴悦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描述了她在青春最美好的三年,从24岁到27岁作为央视驻巴西记者,远离家人外派三年。在这三年里,在朋友圈的同学们结婚,生子,再生二胎的这三年里,她走遍了拉丁美洲,在很多不为人知的时候出差采访、通宵加班写稿,也在国内朋友过年团聚庆祝的时刻独自去亚马逊旅行,在碧海蓝天下冲浪晒太阳,和朋友一起喝酒一起欢笑一起梦想未来。这一千多天的日子,让她觉得自己真真实实的过完了这三年,成为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三年。孙晴悦直言,三年后卸任回国,面对突然一下子“一无所有”的落差,面对来自亲朋好友“女人应该结婚生子”的固定思维,她多次问过自己,这三年到底值不值得?到底值不值得?
那些身边同龄的姑娘们,二十多岁好像永远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按部就班地生活。坐地铁上班,然后做着重复的工作,下班,做家务,玩一会儿手机,看一会儿电视,然后睡觉,再重复这一天。生了孩子,就是多加一项,然后做更多的家务。在这些人眼里,青春永远就停留在二十多岁,那些肆意大笑,激动人心,永远都有新鲜事儿的日子就停留在二十几岁,往后便是日复一日的寻常。
因为见识少,因为朋友圈单一,所以我们才会觉得身边的人都在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我们窝在舒适圈里,患得患失,犹豫不决,又害怕做选择,害怕未知的未来。
但是你相不相信,因为选择,人生真的有可能会有更多不同。
大学毕业后去瑞士,工作一年后辞职去巴西,面对二十多岁的种种选择,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在面对社会现实的同时,我依旧想要诗和远方,阅历以及眼界。和我一起在里约奥运会做志愿者的男孩子和我说,工作两年后单位的长辈们会好为媒人,对你的“单身问题”非常操心,不断介绍和你般配的女孩子给你认识。这时候不愿见又不得不见。他和我坦白,当你抱着“相亲”这个目的去见一个陌生女孩时,在心底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先入为主的从她的长相、吃相、举止说话方面去评价一个人,缺乏了“自由相识”时的放松和自然心态,想要成功也会困难重重。
决定你过什么样生活,从来都不是你哪一次的选择,而是你一直以来的状态。
二十多岁的我们有多少可能,我们永远也不知道。既然不知道,为什么我要过和别人一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