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谈到A类问题确实是管理能力限制。B类问题也可以归属于管理水平需要提高。
现在企业基本上喊的口号是“质量为本”,企业高层确实也是这样去要求的,并引入管理体系,例如ISO9000等,但是质量的提升效果不明显,成本倒是增加了。职工是有检查和没检查质量不一样,老板在老板不在质量也不一样。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述:
第一:质量管理是系统性、全覆盖的管理职能。就像日本根据戴明的十四条质量原则创造性的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一样。产品质量涉及到原材料、自制品和成品,职能包括QA和QC,广义上的产品质量甚至包括了设备点检、工器具校验、统计方法工具使用等。这需要企业层面在领导认知、职能、流程、投入、制度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准备。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质量管理的科学性,确实需要提高中高层这方面的管理和技能的培训;
第二:通过我多年的工作总结,企业高层尤其是老板具有多向的价值观,一边喊着“抓质量”,在质量和产量冲突的时候,绝少有为了质量而放弃交订单的。这种导向作用严重影响了企业质量文化的形成,使质量管理流于形式;
第三:企业员工的认真和执行力一直存在问题,尤其是在计件工资的企业里面,职工收入和产量挂钩,质量当然就不是职工关心的问题;
第四:不少地区的产业集群用工难,职工的话语权大,中下层管理能力有限,发生质量问题,只要不是严重不合格这样的问题,大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糊弄”过去了,欺上瞒下,欺软怕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