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对服务行业的概念是听姜宝林的相声建立起来的,相声的名字记不清了,讲的是一个国营商店的服务员外号叫穆三火,之所以叫穆三火,就是每天都要和顾客打三架,打不够三架就浑身难受,对待顾客的态度那是极其恶劣,在知道自己母亲受了服务员的气之后,幡然醒悟,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态度好的让人如沐春风,老顾客甚至有些不适应,闹出了很多笑话。
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服务行业再也不是什么国营铁饭碗,逐渐变成门槛越来越低的一种职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细化,下到餐馆服务员外卖小哥,上到政府都在呼吁要做好服务型,这样的大背景下,服务这个行业被赋予的意义陡然变得重大起来。
2016年,服务业占GDP比重高达51.6%,互联网的发展给了服务行业更多的可能性,送外卖的越来越多了,就连家政服务都可以在手机app上预约了,既能促进就业,又能完善城市功能,可谓是一举双赢。
然而,提起服务业,尤其是所谓的低端服务业,很多人都是眉头一皱,认为这不是个正经营生,对服务业从业人员态度恶劣的情况比比皆是,之所以要写这篇,也是因为看到过太多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之间的矛盾。
由于工作关系经常会到银行办理业务,银行与医疗机构、行政办事大厅一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能接触到的服务业,但银行与其他两个机构的性质还不太相同,医患关系虽然比较紧张,但总体来说医生护士依旧是我们的白衣天使,而行政办事大厅我就不多说你懂的,唯独银行,我们在享受银行提供的各项金融服务之余,却让其背负了许多骂名。
几日前,在银行瞥到了这么一幕,一位老年男性,坐在个人柜台前大吼,说什么“国家照顾我这么多年,你们银行算老几?”,柜员只能无奈的通过声音并不大的麦克风试图让老人先冷静下来,然而老人依旧大声嚷嚷,终于经理赶来,为这位老人开通了绿色VIP通道,先于其他人办理完了业务。这位老人临走之前,依旧对那位柜员骂骂咧咧,还与其他等待的中年老年人交流,“银行不够揍(天津话,意为不是东西),应该把钱打到居委会,咱去领就得了”。我站在旁边,看着柜员和经理低头不语的样子,感到一阵阵恶寒。
诸如此类的事情实在太多就不一一道来,实际上不只是银行,小岳岳也坦言自己做服务员被狠狠的羞辱过,前阵子竟然还出现局长太太打护士的新闻,服务人民的人何苦为难服务患者的人?为何服务行业不被人们所重视呢?仔细想想,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
1、民众不够了解服务行业。到底什么是服务行业呢?“为人服务,使人生活上得到方便的行业,如饮食业、旅游业、理发业、修理生活日用品的行业等”,这是词典上的解释。在很多人心中,服务行业始终被认为是比较低端的,职业名称被叫做“XX服务员”的行业,如餐馆、酒店等等。实际上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认知,服务行业有着许多我们不曾关注的分类,在第二季奇葩大会上,博物馆讲解员@河森堡,分享了自己做国家博物馆讲解员的职业生涯故事,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博物馆讲解员这个职业。我认为每一个服务行业,都亟待出现一个像河森堡这样的人,发出自己的声音,让人们了解他们的工作,从而加深旁人对他们的认同感。
2、人与人相互尊重的意识形态不够深入人心。说到第二点我不得不提一下日本的服务业,很多人去了日本旅游之后会被那里普通人民的秩序感和服务态度圈粉,餐馆、商场服务人员永远的笑脸相迎,鞠躬行礼,日本的服务行业通晓一个道理,即人与人之间的尊重,通俗点说就是不要给其他人添麻烦。从这个概念上说,我还是很“精日”的,对送外卖快递来的小哥,对银行帮我办理业务的大姐,对每一个人,都秉持着这个理念,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减少别人的麻烦就尽量减少一些,记得对为你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说一声谢谢,微微躬一下身,尽管有些人也许忙着并未听到注意到,但善意已经传递出去,由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会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3、服务行业人员的自身认同感很低。不管你承不承认,目前中国的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对自己的职业认同度都很低。记得在复习申论时看到过一篇材料,主要内容是对比中国与其他国家制造工人的薪酬和社会地位等。服务行业普遍并不算高的薪酬,找对象相亲时候尴尬的职业介绍,让他们低下了本来在工作中高昂的头。和制造业一样,服务从业者应该同样应该告诉大家,我们服务人员有力量!当然,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并不在于只是喊两句口号,应该由国家政策、行业制度、职业教育等方方面面去规范和引导服务业从业者提升自我认同度,就不过多展开了。
想说的话
去年北京已尝过一次缺少服务人员的恶果,“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到要将服务行业贡献率保持在50%-55%,可见服务行业的重要性,国家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已是大势所趋,共享经济,五大幸福产业,都是服务业衍生出来的新兴事物。
请善待我们身边每一个服务人员,因为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服务者,只是服务对象不同,有些人为国家服务,有些人为他人服务,有些人为梦想服务,但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服务。